关于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及全市学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夯实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层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根据《中共泉州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印发<市直教育系统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泉委教综[2012]8号)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现就我校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紧紧围绕服务“二次创业”和现代化泉州建设,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组织全校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师生、深入群众,转作风增才干,察民情办实事,抓基层打基础,解难题促发展,践行以人为本、教育惠民理念,拓展学校党员干部联系师生的途径,丰富学校党员干部服务师生的内容,切实回应和解决广大师生关切的教育教学问题。具体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1、服务师生更加有效。组织动员学校党员干部落实好保障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重点解决制约和影响学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解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实际困难,把服务师生、促进发展贯穿始终,形成上下联动解难题、左右互动惠师生的生动局面,努力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 2、促进发展更加有力。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促进学校特色化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教学科研水平提升、维护安定稳定、党风廉政建设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继续保持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3、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坚持把以人为本、教育惠民作为学校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治庸中强素质、治懒中增效能、治散中正风气,切实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得到强化,与群众的感情更加深厚,作风明显改善,办学治校成效明显提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4、基层组织更加坚强。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不断延伸提升“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党组织的战斗力、党支书的素质、党员教师队伍的生机活力、学校基础保障水平、学校党建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活动方式 学校领导、中层干部要认真落实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每年深入到年段、教研组调研,主动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成长、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成效在一线检验,实打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挂钩联系。持续健全完善支委和中层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学校党支部书记、支委和学校中层干部分组挂钩联系1个年段、1个教研组。对于所挂钩联系的年段、教研组,在规范办学行为上要帮助落实“五规范”具体要求,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要帮助年段、教研组针对薄弱环节制定提升方案,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要帮助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在党风廉政工作开展上要帮助年段、教研组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建设,在队伍建设上要帮助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学校安全工作上要帮助年段、教研组提升日常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年段、教研组的工作生活困难;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挂钩年段、教研组制度,开展“进年段、教研组、知基层情、解基层难”活动,定期到有困难、身体不适请假的教职工家走访,每年定期不定期慰问困难教职工,解决生活方面有实际困难的教职工问题,做好“民情日记”,形成基层调研报告,拉近干部师生心与心的距离。 2、走访调研。做好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联系对象的交心谈心工作,把握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中层干部要根据各自挂钩年段、教研组和服务对象,建立经常下年段、教研组工作制度,做到干群沟通零距离、党情民声全覆盖,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要深入开展“两访”工作,建立学校领导干部访谈教职员工,党员教师访谈学生家长的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教师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群策群力,形成全校师生支持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 3、结对帮扶。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要和所挂钩年段、教研组开展结对帮扶,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工作上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力所能及地帮助钩挂年段、教研组解决一些发展难题,探索一条发展路子。要组织引导党员干部与生活困难的党员、师生结对子、交朋友,采取“一帮一”、“多帮一” 等方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4、开门接访。建立“校长接待日”制度,由党支部委员轮流接待党员教职工来访,倾听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主动了解年段、教研组的信访动态,及时发现信访苗头,着力把问题解决在年段、教研组,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信访中涉及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并列入工作日程抓紧研究解决;对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要主动联系和协调有关部门处理。学校要坚持抓预防、抓排查、抓化解、抓查处、抓问责的“五抓”长效机制,靠前解决一批可能影响学校安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学校发展大局的和谐稳定。 三、主要任务 1、了解民情民意。通过各种形式的恳谈和座谈活动,认真听取师生意愿、合理诉求及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了解师生的教育需求。认真记录《民情日记》,建好“民情台账”,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2、化解矛盾纠纷。学校行政访谈教师,教师访谈学生;创基层党建工作先进,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创教育事业发展先进,争做优秀人民教师。积极开展“排忧解难”活动,帮助查找矛盾、化解纠纷,重点排查教育改革、办学行为、后勤管理、校园建设、特殊人群中可能引起矛盾纠纷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3、多办实事好事。围绕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协调推动解决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工资改革、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问题。 4、落实发展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实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教。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围绕“福建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小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践研究》工作,在项目支持、资金帮扶、信息传递等方面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泉州市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中,围绕指标建设,认真排查,克服困难,努力在创建工作中创造学校工作发展的新优势。 5、宣传党的政策。采取调研座谈、上党课、作形势分析报告、宣讲、专题辅导等方式,帮助党员干部、教师进一步深刻领会党的方针政策,统一干部群众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任务的认识,真正把心思集中到学校发展上、力量凝聚到学校发展上。 6、加强基层组织。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组织实施以“168”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总结提炼新鲜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帮助党员进一步明确改进提高的目标、责任和措施,转化后进党员,提升一般党员,巩固扩大先进党员。 7、培育树立典型。认真总结推广年段、教研组的鲜活经验和有效办法,加强典型挖掘、培育和宣传,推出一批站得住、推得开、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发挥好典型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8、维护校园稳定。围绕“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以重要时间节点和政治敏感时段的防控工作为重点,以“平安先行学校”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安定稳定工作措施。指导健全校园维稳工作制度,完善校园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督促做好定期排查整改工作,深入排查校舍安全、食品卫生公共安全和其他各类治安隐患,及时妥善处理影响安定稳定的问题。积极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廉洁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和创新学校管理。 四、进度安排 活动从2012年4月开始,分三个阶段推进。 1、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4月上旬至4月中旬) 全校于4月上旬召开“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动员会,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学校制定实施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4月下旬至12月底) 把握“七一”、党的十八大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深入开展下基层活动。结合学校工作职能和挂钩年段、教研组实际,研究确定帮扶项目和帮扶措施,全力抓好落实。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深入年段、教研组等基层一线,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师生中创先争优,形成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3、巩固深化阶段(2013年1至2月) 对活动进行总结回顾,认真总结好做法、好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将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努力巩固活动成果,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加强,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形成干部下年段、教研组、师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五、组织领导 1、落实工作责任。学校成立“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黄志强 副组长:杜耿星、潘新盟 成 员:陈春暖、吴素明、陈理、黄柠、薛育新、谢玉娓、陈巧亮、林松坡、洪建裕 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及时掌握活动进展情况。 2、务求工作实效。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把干部下年段、教研组同学校创建省文明学校结合起来,同学校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坚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 3、严守工作纪律。下年段、教研组的党支部委员、中层干部要直面矛盾,要多听真言,要求真务实,不得给年段、教研组增加负担。 4、加强督导检查。要建立健全师生评议机制,让师生对学校干部联系师生的状况做出评议。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5、加强宣传引导。学校活动领导小组要及时总结推广下年段、教研组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并把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中共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支部委员会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