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安全文明校园岗位职责
(2011.05.10修订)
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福建省未成年人保护法》、《福建省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等学校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为健全学校内部安全文明校园的管理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特修定本制度。
一、校长
1、担任安全文明校园领导小组组长,提出创建文明校园新理念,制定创建安全文校园的规划并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全面负责学校安全各项工作管理,并签订企业事业单位治安责任协议书。
2、构建学校安全保障体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3、与各部门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制定校园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与激励机制。
4、负责健全预警制度,制定学校各项应急预案,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排除安全隐患。
5、如学校发生重大事件,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担任主要处置工作,并按信息传递制度在第一时间向有关上级领导部门汇报。
6、代表学校协调有关部门(公安、城管、文化监察、交警中队、社区)的关系,建立、完善学校与周边协调工作机制。
7、建立安全文明校园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
二、安全工作分管领导(校级干部)
1、学校副校长担任安全文明校园工作小组组长,协助校长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履行工作小组组长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
2、落实“一岗双职”的岗位要求,检查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岗位职责的执行情况,检查和排除各种隐患,确保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校园内不稳定因素、人员情况及时掌握动态,做好政治稳定工作。
4、定期组织人员对校园的设施设备及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反馈总结整改检查的情况,并视实际情况向上级领导提出书面(申请)报告。
5、传达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安全工作的政策法规、会议精神,做好教师安全文明教育宣传及培训工作。
6、组织安排好校园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
7、督促学校档案室做好安全工作材料归档工作。
三、工会主席(副主席协助)
1、发挥工会组织在校园安全文明工作中监督作用。
2、协助党组织摸清学校内部人员的不稳定因素,做好记录、访谈及上报工作。
3、积极关爱教职员工及其家属,对家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及时进行慰问、上门家访等,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大局。
4、定期召开各年级工会小组长(安全联络员)会议,了解并检查各年级的安全情况。
5、建立好全校教职员工的安全应急网络。
四、教导处主任(副主任协助)
1、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福建省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组织、落实各学科教材中安全教育内容的渗透与教学。
2、负责学科任课老师、实验员、网管员、信息员等岗位安全职责的制定,并执行责任签约制度。
3、督促全校教师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特别是认真落实体育课、电脑课、劳动课、自然课等课的教学常规,防止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4、指导检查督促卫生室做好各项医疗卫生安全工作。
5、如发生安全方面事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并协助处理。
五、德育处主任(副主任协助)
1、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福建省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开展安全文明教育工作,积极参与安全文明宣传活动,结合特殊日子、时事节点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2、建立班主任应急安全网,负责全校学生的的应急预案的演习。检查督促班主任做好安全教育和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
3、对学生各类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外出活动的安全工作做好统筹安排。
4、指导、帮助班主任做好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5、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包括开展对学校师生安全方面的案例研究分析,提高班主任实际安全管理意识。
6、如学生发生安全方面事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并协助处理。
六、总务保卫处主任(副主任协助)
1、负责校园场地、教学大楼、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保养维修等,发现问题或隐患及时解决。
2、定期做好学校用电、气、水等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及维修工作。
3、负责学校消防器材、特种设备的维护和维修。
4、指导检查后勤人员做好食品卫生等安全工作。
5、检查指导门卫人员按照门卫的岗位职责进行工作。
6、负责后勤部门人员的安全岗位培训。
7、协助校长做好工程安全签约工作,并做好日常管理。
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
1、对学校的各实验室、专用室的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技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联系相关部门予以检修。
3、做好教师学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4、协助学校领导完成预案演练的方案、实施和总结工作。
5、做好联络员工作。
八、中高年级(3—6年级)班主任
1、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应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安全文件精神,经常督促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班级安全管理工作,及时了解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发挥班级小干部的作用,师生共同商定,建立班级安全制度。
2、班主任要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福建省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利用班会课、品德课、午会课等深入地开展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将消防、交通、饮食卫生、治安等安全知识贯穿到教学中去,并结合环境、季节、疫情等实际情况,利用广播、板报、班会、知识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防盗、防火、防食物中毒、防煤气中毒、防传染病、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台、防汛、防震等多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身保护能力,做到经常、及时、有针对性。
3、每天做好本班学生晨检,统计学生出勤情况,及时了解未来校上课学生的情况,上报教导处;对因病未来校学生做好询问,了解病情,及时向卫生保健老师汇报;一旦发现学生身体不适,立即送至卫生室处理,并与家长联系;一旦发现学生患有传染病,立即启动《学校传染病控制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并配合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4、每天做好教室的开窗通风和清洁工作。班主任应对本班教室内各类设施的安全状况及时、定期进行检查,如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或上报学校有关部门,并提醒学生注意。加强班级财产安全管理,防盗窃、防破坏。
5、班主任应指导、督促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做好“两操”,要认真负责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内外班级活动,如班队主题会、社会实践春秋游、卫生劳动等,做好活动前的专项教育,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防范措施,保证活动中的学生不因违纪、操作失误、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在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或年组集会时必须带队并按规定排队缓步上下楼。
6、班主任应了解本班学生在各学科中的表现,协调好学科间的作业量,避免学生因作业量过重而影响身心健康,加强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疏导并与家长取得联系,防止学生中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杜绝隐性安全问题。
7、班主任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并与相关学科教师联系,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和身心健康。
8、班主任要积极调解和减少各类学生间、师生间、家校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杜绝校园暴力,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9、班级学生在校内发生各类安全事故或伤害事故,班主任必须及时送到卫生室或附近医院就珍,并上报学校(操作程序按《学校伤害事故处理方案》实施),同时与家长联系,必要时应进行家访,了解或说明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10、班主任要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及时告戒、制止,并与学生家长沟通,发动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11、按照班主任是班级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原则,在校园内一旦发生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立即启动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切操作程序按照学校应急预案操作流程实施,以维护学生安全为已任。
12、班级管理安全责任依据分工不同,贯彻“谁组织活动,谁负责”的原则;同时依据“齐抓共管”原则,在无明确分工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其他有关教师为第二责任人,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搭班教师或任课教师为第一责任人。
九、低年级(1—2年级)班主任安全岗位职责
1、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应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安全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班级安全管理工作,及时了解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建立班级安全制度。
2、班主任要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福建省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利用班会课、品德课、午会课等深入地开展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将消防、交通、饮食卫生、治安等安全知识贯穿到教学中去,并结合环境、季节、疫情等实际情况,利用广播、板报、班会、知识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防盗、防火、防食物中毒、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