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毛泽东有句名言:“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凡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人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古猿人之所以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最终走出森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劳动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正是由于劳动,才能使我们祖先由动物进化成现在的人类。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史,是劳动创造了历史,是劳动改变了世界。 科学研究表明,从小就有良好劳动习惯的孩子,在智力发展、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比没有良好劳动习惯的孩子强好几倍。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能促进孩子手脑协同发展,促进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在责任心、孝顺长辈、独立自主等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孩子们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好日子,这是值得庆幸之事。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很多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现在的孩子却大都缺乏劳动观念,劳动技能较差,更谈不上劳动习惯的形成。家长对此也不够重视,大都把注意力放在学习、吃穿等方面。久而久之,孩子不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性格软弱娇惯,甚至鄙视劳动,滋长依赖心理。举几个例子:(1)有不少学生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拿起扫把和拖把。(2)我校六年段的同学去劳动基地社会实践,部分同学过不惯那里的生活,嫌吃不好、穿不好、每天的约束又很多,哭着喊着要早点回家、过家里的舒适生活。(3)有些学生懒得收拾自己的书包,每天的作业纸、试卷、课外书等东西全放在书包里,一学期下来每天都背着那个十几斤重的书包。(4)有些同学生活习惯上虽然还算爱干净整洁,但是在学校不喜欢劳动,不喜欢做值日。 劳动习惯必须有一个培养过程。今天怕麻烦,明天的麻烦会更多。我们要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创造的主体性人格,因此落实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也是全体教师日常德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工作经历,结合自己的班级和所接触的学生,谈谈在促进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方面的一些感受。 一、注重教师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小学生纯真的童心总是把教师“奉若神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使小学生视为楷模、诚心仿效。因此,如果教师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又在学生中享有威信,就会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在劳动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记得在一次班级值日中,为了使同学们都能认真、负责地整理教室的体育器材、图书角,我首先带头去整理。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不需要任何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孩子们看到老师在那边工作,也自觉的凑过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看谁干得又快又好。劳动习惯正是在这样一些充满友谊和情爱、共同和困难做斗争的劳动中,悄然而至的。 二、落实劳动岗位,优化评价学生的劳动。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家中劳动的机会较少,劳动技能有待提高。基于这种状况,我班建立了劳动岗位负责制。具体地说,就是把班内需要扫除的各个位置具体为一个个的劳动岗位,并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每人一岗,人人有岗,岗岗有责。每小组每周值日一次,这样,每期学生的劳动岗位相对固定,小组与小组间相互竞争学习,既提高了劳动效率,保证了劳动质量,又使得每一个学生每学期都能扎扎实实地掌握一种劳动技能。另外值日的每小组都设立一个组长,值日组长不是凶巴巴的监督值日生的工作,而是起带头作用并统筹负责,这样子又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协调管理能力和先锋模范意识。为了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我也及时的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劳动,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张“我们爱劳动”的评价表,每天利用早会时间或放学时间来总结前一天的劳动岗位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评定等级,定期评出劳动小能手,并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才会使他们获得持久的动力,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 三、培养得力的班级卫生助手,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面教育的效果远远要比反面教育好得多,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可塑性也大,高年级的孩子,又有较强的好胜心,所以我就在班级中树立了几个劳动模范形象,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收效甚好。我班有几个同学很勤劳,在值日中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平时看见班级的讲台脏了,总会去收拾和整理;地板上有纸屑或粉笔头,总是会弯腰把它们捡起丢到垃圾桶,课桌椅歪了,也会主动把它们摆整齐……对于他们这样每一个细小的举动,只要我看见了,都会第一时间在班级中特别对他们提出表扬。慢慢的我就发现,在值日中抢活儿干的同学多了,会主动捡起班级地板纸屑和粉笔头的同学也多了,对于这些行为我都会第一时间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在全班面前对这些同学提出特别的表扬,也许一开始孩子们是因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把值日做得特别好,把教室的卫生保持得特别干净,但在不知不觉中,爱干净与爱劳动就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所以我想,老师对学生说一千句“要保持良好的教室卫生环境”和“不要乱丢纸屑”等,还不如树立几个劳动积极分子之类的模范,以我们榜样的力量去影响、教育和感化每一个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劳动的意识,慢慢地就会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限定任务完成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劳动效率。 孩子们最喜欢比赛,最担心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某项任务时自己被落在最后面,所以在集合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给孩子们计时,看他们最快能在几秒内完成集合队伍,对于这样的比赛,孩子们总是乐此不疲。这一招,我也用到了我们学生的值日工作中,我常常会问值日生们:“你们要几分钟能完成值日?”孩子们总是喜欢夸下海口,保守一些的会说二十分钟,有一些性格好胜的就回答:“十五分钟!只要十五分钟!”这时候我就会故意装作不相信地说:“十五分钟?不可能吧!”这可就激起了他们的斗志,只见值日组长立刻展开拳脚“发号施令”,某某某你待会要把死角的灰尘扫干净、某某某你桌椅要跟一二组的座椅对齐……任务分配完毕,值日生们立刻就各就各位忙开了,值日组长是总指挥,他不时提醒某个责任岗位上的同学哪个细节没做好,看见有谁提前完成任务了他会让他们去帮助一些动作比较慢的同学,我站在一旁,心里暗暗佩服值日组长的管理能力。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十二分钟,不少同学已经完成了任务等待检查了,十五分钟后,值日组长一副打了胜仗的表情,跑到我面前得意洋洋地对我说:“曾老师,我们搞定了!”这时候我就做出目瞪口呆的表情,说:“不会吧,这么快!”对他们的劳动效率大加赞赏!并且在隔天的早会上再次提出特别表扬。结果,十五分钟的记录很快就被打破了,慢慢出现了13分钟,12分钟,10分钟。现在的值日虽然出现时间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孩子们基本都能够在10-15分钟内完成值日工作。说心里话,有时候连我都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劳动效率,也深感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就是专业化程度高,在这样的值日工作中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从劳动中承包任务,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培养和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五、优化学生劳动的评价,争取家长的配合。 劳动习惯的培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我的班级有一个学生,早上经常是在预备铃敲响之前到学校,这样子本无过错,但是如果碰到值日的那天,她往往是等其他同学快扫完公共区时才到场值日,而她迟到的理由竟是母亲不愿意太早送她来学校。班级还有另外一个学生,经常放学后不值日,组员们为此愤愤不平,经常生气的说:“这个人又跑了,这都已经是第N次了!”,而这位学生不值日的理由竟是晚上要去补课,如果值日了就会迟到。针对这两个学生的情况,我及时与他们的家长沟通,让家长知道——家长越不让孩子劳动,孩子就越不想劳动,就越不会劳动,一切好习惯的培养,都应从平时点滴抓起,孩子要学会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这样子才能更好的成长。家长们也很好的配合,在老师和家长持续的监督与鼓励下,这两个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家长树立监督促进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改变学生轻视劳动的态度,家校教育合力,双管齐下,共同对孩子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这样更能事半功倍。 如今我从一名学生变成了一名老师,也担任了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回忆起我读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我的老师对我们很严格,只要我们一犯错误,他就会惩罚我们,他总是将劳动作为一种惩罚的手段,只要我们一出现某种错误就罚扫地做值日。那时候“劳动”这个词在我心理上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对劳动产生抵触,那时候我也厌恶劳动,并把劳动看成是“羞耻”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了一些道理,也认识到了劳动的好处,也改善了自己对劳动的看法。谈到这一点和我们老师共勉。我们平时应该多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是一种荣耀”而不是一种惩罚学生的工具。 德育工作无处不在,面对一张张纯真可爱的笑脸,“园丁”二字,始终都在提醒着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上的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渐渐地我更加热爱我的工作,因为孩子们的成长带给了无法言喻的成就感和不断前进的动力,也让我从平凡而繁琐的工作中体会出越来越多地幸福和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