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道德底线却屡屡传来警报,打开各报纸、网站,不提那些八卦的娱乐报道,单指那些社会新闻,无不触目惊心:伪劣产品泛滥成灾,食品安全令人堪忧,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恶性案件此消彼长……各种令人发指的现象、事件屡见报端,实在叫人痛心疾首。人们在一定范围内的道德滑坡已非常严重,社会行为失去了道德准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忠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忠于职守,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少年儿童是家长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许多方面都非常重要和迫切,如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实守信、社会公德、文明礼仪、遵纪守法等,为了守护这一片净土,培养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任重而道远。 我认为,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中,责任意识是极其重要的。责任是一个人乃至社会的重要道德基础,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家庭的幸福,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然而,当前在部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习惯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像值日工作没做好就偷跑;作业潦草,应付了事;组长下课自己玩去了,没有检查作业或随意翻了翻;作业忘了带来,原因是妈妈没帮他收起来;倒垃圾时沿路撒落却视而不见;往窗外随意扔杂物,屡禁不止;同学之间发生矛盾,都是对方的不对……类似这样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现象事小常见而小看了它们,究根结底,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责任感薄弱甚至缺失的倾向。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所在,是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明确学生的责任意识 对小学生来说,首要的是要知道做事负责任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品质。知道做事负责任,忠于职守,自己所承担的每一件事,不仅要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勇于承担责任,有了错误要认真改正。要让学生懂得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敬佩对工作有责任心的人,厌恶对工作没有责任心的人,愿意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结合我们的行为规范教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对自己的言行要有责任意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言行一致,有错能改;爱护环境,保护公物。 ⒉对自己的学习要有责任意识:自主、认真学习。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及时端正学习态度,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 ⒊对自己的家庭要有责任意识:对家庭要支持,主动帮忙做家务;对家人要尊敬,尊重长辈,爱护弟妹,在重要事情上征求父母、长辈的意见等。 ⒋对自己所属的集体要有责任意识: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对于集体出现的问题敢于面对,敢于挺身而出去解决,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情。 只有有了责任意识,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方法更加主动;才能够努力与他人相处,自觉地融入于集体…… 二、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在良好的校风、班风中熏陶。学校、班级有着浓厚的德育氛围,健康的集体舆论,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奋发、富有朝气的良好校风班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容易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堂是我们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不仅是语数的课堂,还要延伸到所有学科的课堂,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一是利用教材本身的思想性进行渗透。比如语文课中思想内涵的感染、熏陶,品德课中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纳入课堂常规管理,比如学生的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负责地完成作业等方面作细致周详的要求,培养学习做事的认真态度,要求学生做每一件事要尽量做到专心踏实,认真负责。让学生清楚,学习是他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学生,有责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叶圣陶说:“习惯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老师们要通过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或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与体验,注重教育实效,既促成相关道德品质的发展,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如国庆节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责任感,教师节的尊师感恩和事业责任感、体育竞赛中的顽强拼搏和集体责任感、校园社区的劳动环保和社会责任感等等。 4、树立富有责任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平时对工作的态度都会不知不觉地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积极参与活动,为学生做好榜样。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还应注意寻找学生身边的事例,善于发现学生责任意识的闪光点,不加吝啬地加以肯定,这样树立的榜样具体、实在,富有激励性和教育性,让学生树立并理解“建设班级(校园),人人有责”的高度责任感。 三、齐心协力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 1、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教育合力 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往往把班主任看成是教育工作的唯一责任人,许多工作都由班主任承担,学生的行为也习惯对班主任负责,一旦离开了班主任的视线,学生的状况和行为便会大打折扣。其实教育不应该界限分明,教育和管理好学生,不应该仅仅是班主任的事,科任教师也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支生力军。一是班主任一般只教一个班级,科任老师往往任教多个班级,班级之间可横向比较,了解的综合信息比班主任全面;二是学生在班主任的课上一般都会自我约束,在科任教师面前比较放松,往往流露出真实的一面,对学生的观察相对客观真实,远胜班主任一人的看法;三是班主任往往严厉,讲大道理,说教味太浓,学生有时阳奉阴违,科任教师富有亲和力,深受学生欢迎,他们的话学生更容易接受。 “众人拾柴火焰高”,班主任若能得到科任教师有力的援手,由班主任一人的孤军作战变成整个教师团队的齐心协力,用整体效应弥补个体不足,就能形成更为强大的教育合力。 2、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统一 虽然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学校教育较有权威性,且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在克服与战胜各种外界干扰过程中实现的。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常常会遇到来自家庭或社会的不良影响。这些不良因素过强时,就会对学校的教育产生负效应。有时,消极因素甚至超过积极因素,取代了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 有个著名的“5+2=0”的说法,是指学生在校5天接受的教育,在周末两天就被接触到的负面现象抵消,甚至负面影响还大于学校的正面教育。比如以前常常听到家长在嘱咐孩子,要听老师的话,一切配合老师,如今不少家长盛气凌人,在孩子面前诋毁师道尊严,老师还得忍气吞声;再如学校严禁学生在校外买零食,可是一到放学时间,各种小摊一溜儿摆在校门口,香味四溢引诱着孩子们,家长或给钱,或亲自购买,不少学生就在校门口吃了个欢;教室里、校园里不准乱丢纸屑杂物,可一出校园,零食的包装袋、分发的传单到处飞,校门口是一片狼藉;我们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一些家长却载着孩子乱闯红灯……我们的要求和教育被置之脑后,成了可笑而无奈的空话。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由学校承担,根本无法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我们呼吁家庭、社会必须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共同承担起教育工作的责任。 总而言之,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要重视和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责任意识,同时要让全体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都能成长为一名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尚的人,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健康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