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基本道德品质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诚实守信、遵守秩序、语言文明、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辛勤劳动、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爱护公物。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观察,发现我校多数小学生诚实守信、遵守秩序、语言文明、尊敬师长、劳动意识、环保意识强烈,但劳动习惯欠缺、环保行为滞后,能节约用水却浪费文具,对学校公物既爱护又破坏。小学生道德品质呈现矛盾性、情境性、并存性的特点。这样的问题并不只存在于我们学校,根据2010年全国小学生道德品质状况调查显示,这也是我国小学生道德品质存在的普遍问题。现在就我们学校低年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四大问题展开叙述: 一、小学生诚实容易守信难,不诚实守信行为主要表现为不守时 多数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诚信品德,但是诚实容易守信难,部分学生存在诚信困惑,小学生不诚信行为突出表现为不守时。这可能与诚实与守信是两种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道德品质有关。“诚”,即诚实,主要指个体行为主体能够真实面对主客观事实,表现为讲真话,不说谎,实事求是;“信”,即守信,主要指个体行为主体能够在做出道德判断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真实的语言表达并按此践行,表现为讲信用,说到做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不守信诺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学校下课铃响不算数(导致学生对学校预备铃声也不在乎),开会(或活动)不准时等等都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小学生劳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较强,但劳动习惯、环保行为严重缺失,劳动行为具有情境性 对小学生来说,玩是愉悦心情的最佳途径。劳动其实也是玩的一种方式,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每一次班上通知大扫除,孩子们都是欢呼雀跃,劳动工具也很乐意带到学校来,相比之下,每天的值日工作,孩子们的热情就大大下降了,在家主动干家务更是少之又少,这表明小学生的劳动行为具有情境性。同时劳动意识与劳动行为也有存在一定的脱节。当你问学生:在校园或教室里扔废纸对不对?100%的学生会回答不对,但自己能主动捡起来的就很少,三年级我们班级的特色班队主题就是环保,学生在讲环保的时候口若悬河,然而做的时候却是异常被动,环保行为滞后于环保意识。 三、小学生能节约用水、用电,但浪费文具现象严重,存在过度消费现象 学校能够经常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用电的教育,然而现在的家庭富裕,许多家长给孩子过多的宠爱,给他们置办高档文具,玩具、服装等,只要是孩子们想要的都满足他。就拿我们班级来说,每个学期都可以给学生好几次铅笔,而且每次每个孩子可以分到3、4根铅笔,这些笔可不是我买的,都是在班级里捡到的,无人认领。橡皮檫的待遇也是一样。孩子们的四驱车、遥控车、手机、平板电脑等等,都价值不菲。当然部分的家庭的经济状况完成有能力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条件,但面对一群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获得正确的消费观也是我们面对的一大难题。 四、小学生对学校公物既爱护又破坏 在办公室里,时常有学生来报告老师,某某同学破坏课座椅或草地等等,也有学生能够及时制止,但年纪小,制止不了高年级的学生,甚至还会被打、被骂,而当前学校的一些公物也确实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学生对学校公物既爱护又破坏。这是因为在教师、父母或集体的监督下,儿童能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但在没有监督或没有觉察到监督情况下,儿童又往往表现出不良行为。 根据以上四大问题,我的建议是: 一、 加大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建设的宣传力度 目前我们学校的网站建设已逐步完善,学生、家长可以说都是我们的粉丝,甚至有家长说每天陪孩子打开附小的网站,看当天的新闻是每天的必修课,悬挂在培元楼LED显示屏也是我们学校对外宣传的好帮手,还有校园广播、电视、公告栏,我们具备了各种各样良好的宣传工具,只要在宣传手段上做一些选择,就可以很好地向学生、家长、社会传递良好的信息,使之强烈震动和有所感悟。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宣传在学校的好人好事就不容易被人知道,其实每天在学校都很很多令人感动的事,开学初,孩子们搬着厚厚的一叠书,毫无怨言的搬上搬下;下雨时,学生为老师打伞;跑道上、草地里,学生默默地捡起地上的废纸、塑料袋(我想当制造垃圾的学生看在这一幕,一定会悔不当初)还有运动会上,学生为老师送水、送纸巾,还给老师送来凉爽的风……这样的事情不断的在我们的校园内发生,但是知道的人少之又少,我相信,只要我们加大宣传,这样的好人好事会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学校,并扩散到家庭、社会。 二、 建立思想道德建设的评价机制 其实很多班级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奖励制度,并且对学生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果学校能够设立统一的思想道德评价制度,并根据结果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活动,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学校可以设立成长之星、德育之星等等,或者在公告栏上设立百名榜,及时更新,只要参加了多项活动,各项行为表现好,就能够榜上有名,不知道会不会对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