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qzsyfx@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德育
扎实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发展
索引号:
文号:
部门:
发布时间:
2009-06-26

(2009年郑文伟局长在全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开创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刚才,四个单位作了经验介绍,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宋长青书记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现在,我代表市教育局对去年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回顾并提出今年的工作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教育部门和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把握德育工作规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我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一、深化主题,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一)注重道德实践。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我们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设计并开展了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贴近学生、吸引力强的“主题月”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如开展 “道德新风进校园”系列活动,“倡文明、树礼仪”、“学雷锋、树新风”系列活动,“清明节”缅怀先烈活动,“法在心中”系列活动,全国哀悼日活动,“感恩主题”系列活动;还以“节水”为主题开展了“水之美”征文比赛、“水之情”社会调查、“水之韵”电子报设计比赛活动、世界环境保护日开展“节水你我他”征文比赛、“世界水日”开展“节水手拉手”主题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减少水污染以及安全用水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德化县教育局投入200万元在南埕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开设陶艺制作、竹木加工、学农种植、急救演练等实践专业,让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鲤城区、丰泽区教育局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中积极开展文明道德实践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乡之情,丰富了学生的人生体验。

(二)丰富假期德育生活。寒假,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征文和“春节给父母的问候语”网络短信评选等活动。暑假,我们以泉州德育网为平台,开展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假期实践活动。如“学习爱国爱乡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闽南人”和“感受、感恩、感动”暑期主题征文活动,以及“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和“迎奥运,办农运,做文明泉州人”等暑期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进乡镇、社区开展一次社会调查,丰富德育视野,促进全面成长。

(三)强化防震减灾教育。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地震科普教育展馆,观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片《蟾童》,举办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题讲座,在“泉州德育网”刊载《地震来了怎么办》和《地震知识100问》等防震减灾资料供师生下载学习。各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通过图片展、班队课等进行集中宣传。组织观摩学习泉州三中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举办中小学生“抗震救灾”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如“我讲抗震救灾英雄故事”比赛、学习抗震英雄心得征文、网络评选抗震英雄等。鲤城区教育局开展了以“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网上知识竞赛等系列的教育活动,加强假期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强化生命责任意识。

(四)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我们根据泉州的历史、文化、环境等特点以及侨区、老区教育资源,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道德实践之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把10部反映泉州籍名人的人生奋斗专题片,让学生在网上观看,并举办“学习爱国爱乡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闽南人”征文比赛活动。举办《读书与人生》报告会,定期或不定期向中小学生推荐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让同学们阅读;并举办读书演讲比赛。纪念“世界读书日”,我们举办中小学生读书朗诵比赛、中小学生讲故事比赛,推动校园读书活动。

(五)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我们组织举办“关爱残疾人,关注残奥会”的中小学生征文比赛,并在“全国助残日”开展以“牵手残疾人,走进残奥会”为主题的献爱心活动,联合泉州书城和刺桐花书城捐赠二千多册图书给安溪县明德特殊教育学校。我们还为5所外来学生多的学校建立外来学生书库,积极参加“援助手足同胞、重建美好家园”、“泉州小海豚在行动”、“泉州市希望工程援建灾区希望小学及1+1助养行动”等赈灾募捐主题系列;在“六•一”期间开展慰问川籍学生、献爱心捐赠活动和给灾区小朋友寄送书信活动,通过创作文学作品,制作明信片、礼品、捐书、捐赠衣物等方式关爱灾区小朋友。

(六)围绕重大事件开展活动。去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开展了征文比赛、网上知识竞赛、读书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各县市区教育也开展了众多相关活动,如洛江区教育局组织“巨变与责任”主题班会课案例评选、“我看家乡巨变”中学生社会调查、“我画家乡新貌”小学生绘画比赛等活动,惠安教育局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首届中小学合唱节”等。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在泉州举行,我们还开展了“颂改革、迎奥运、迎农运、爱名城、讲文明”系列活动,以及“遵章守法、从我做起”和“迎农运、文明出行”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市区学校师生参加“警校共建文明交通岗”和当“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举办了 “讲礼仪、迎农运”知识竞赛;“诚实遵规、文明出行”演讲比赛,“我为农运会加油•喝彩•祝福”网络短信征集评选活动。

二、创新载体,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

(一)抓校园文明教育。为庆祝《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七周年暨我国第六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我们通过社会调查、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和助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劳动意识、环保意识和大局意识;还和文明办共同举办全国道德模范巡讲报告会,邀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云华医生为学生做报告。为加强学校文明礼仪建设,我们在全市开展文明礼仪示范校的评选,命名了68所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推进了文明礼仪教育。惠安县教育局还通过“一校一品”的开展,推出了一批德育特色校。各县(市区)学校也充分利用校党团阵地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许多学校创办了校刊校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塑造人。

  (二)抓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我们把每学期的第一个月确定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结合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集中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各学校认真执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学生守则》,并结合实际制订了新一轮的行为规范计划,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参加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争创活动,如完善一日常规、制订学生文明公约、行为规范检查、开展规范小标兵和校园之星评选等,使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有了明显改善。

(三)抓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开展以“用爱心呵护生命,让生命教育进课堂”的教师演讲比赛。在学生中开展“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征文比赛,在班主任中开展“生命与责任”主题班会课案例评选比赛,加强对学生生命教育。针对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与东南早报联合举办“心理专家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咨询活动。聘请心理专家举办“如何有个健康的心态”、“青春期教育”、“青少年早恋心理分析”、“如何克服高考期间焦虑心理”等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了教师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评选,召开“让生命更精彩”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交流会。泉州德育网开通了青少年学生心理咨询。聘请心理老师与问题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南安市教育局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提高老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晋江、安溪、惠安教育局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之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幼儿心理特点,有计划开展各种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四)抓德育科研突破。为更好更有效地探讨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我们召开了学校德育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泉州市教育学会学校德育委员会,开展了学校德育论文评选和交流活动。针对新时期网络信息的负面作用,深入校园调研,组织开展研讨活动,利用泉州德育网开展网上德育课程、网上心理健康指导、网上家庭教育指导、网上德育论坛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我们还充分利用泉州人文、历史和社会等资源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展优秀校本德育课程(电子版)征集评选活动,在线让师生学习、交流,拓宽德育教育的渠道。

三、整合资源,努力构建德育工作开放格局

一年来,我们坚持“立足学校,顾及两面”的工作原则,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既立足学校教育,又充分重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进一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资源,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互动开放的德育工作体系。

(一)立足学校,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作用,利用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内容,利用时政课、班队活动等课程,以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同时,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的作用。如在中小学建立法制学校,聘请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同志担任法制副校长,通过讲座、“模拟法庭”、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师生的法制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有效地预防了未成年人犯罪。

(二)整合家庭资源,构建家庭与学校德育互动格局。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卡,加强家长学校在对家教、心理健康、生理卫生、法制教育等方面的科学指导;通过家庭教育讲师团授课、开通家校联系热线、建设网上家校互动平台等形式,使德育深入渗透家庭;通过校(园)网上论坛、局长热线、校长热线等途径,组织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家校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

(三)整合社会资源,密切社区与学校德育共建互动。全市大多数学校与驻地部队开展军警民共建,与公安、派出所等建立共建单位,与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共建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平台,建立了学校的小导游队,开展爱国、爱乡教育。构建以社区为依托,以法制副校长、“五老”队伍和社区工作人员为主体的社会德育工作网络,组织青少年开展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健康体育等活动,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为广大的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成为我市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平台。

四、强化师德,大力提高广大教师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市教育局始终把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地位。针对师德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今年我们在全市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三个一”活动(关怀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每天都能过得健康快乐;引领每一位学生的多元智能,每天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整体,每天都能得到和谐的提升),让教育充满爱,使学生感受爱。围绕“三讲三做”(即“讲境界,做表率”、“讲正气,做模范”、“讲奉献,做贡献”),让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我们举办班主任培训班,深化班主任课题研究、加强班主任工作调研,不断完善师生德育建设的长效机制,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逐步形成。永春县教育局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泉港区教育局开展“我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南安市教育局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石狮市教育局举办评选“市民满意人民教师”,并举行“市民满意人民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分层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培训,整体提升了广大干部、教师的师德水平。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面临新的困难和新的挑战。一是德育的目标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定程度存在重视道德他律、轻视学生自律;重视外在的管理约束、轻视学生自我的道德体验和情感认同。学生的行为规范、公德意识还有欠缺。二是德育的评价还不够科学。对学生的评价仍有重智轻德的现象,认为学生学习好一切都好,使学生误以为思想品德问题是小问题可以忽略,德育评价语言千篇一律,缺少个性,缺少针对性。三是应对信息化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挑战有待进一步探索。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解世界,开拓潜能的舞台,但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如思想观念的误导,网络沉湎导致人格缺陷。如何提高学生判断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四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学生心理不良问题日益增多。忧郁、浮躁等心理品质缺陷成为今天中小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尤其因学习的巨大压力,和同伴、长辈交往中的困惑,单亲家庭等而导致的学生出走等现象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工作意见

新的学年,学校德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要持之以恒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又要大力推进德育创新,着力解决好制约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牢固树立“德育为先”思想和“德育就是质量”观念

要切实落实德育为先的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全体教育工作者真正确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实践育人”的理念、“全员育人”的理念、“全面渗透”的理念,并成为自觉行动。

要坚持“德育就是质量”的思想,把塑造人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作为教育质量中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向德育要质量,把人的意志力、责任心、主动性、自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合作的意识、不怕挫折的心理品质培养,作为学习文化知识的动力和支撑,为学生成才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高度重视德育队伍建设,致力培养一支优秀的具有现代德育理念和务实创新精神的专家型德育人才队伍。特别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班主任管理工作规范,实行班主任聘任制和考核制度;要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举办班主任综合素质比赛,努力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班主任队伍。今年,我们要做好先进德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工作。

要深化德育科研,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探索新路子、创造新方法,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变化,深入研究教育规律,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综合评价体系,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的负面影响,促使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首位;要完善教师师德评价体系,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师德有问题的,各种评先评优一票否决。

二、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围绕中心,坚持德育为提升教育质量服务

要坚持“德育引领教学,德育服务于教学”这一总原则,既要以高质量的德育引领教学工作,也要以高质量的德育服务于教学工作,将德育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转化为教学质量,从而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1.要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培育优良校园文化。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为重要载体,确定活动重点,把握活动节奏。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要围绕主旋律,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成就和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泉州精神”教育学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紧紧围绕中央确定的“我和我的祖国”活动主题,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今年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开展五大活动,即用眼睛发现、用DV展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成就,祝福祖国六十周年华诞短信征集评选 ,“祖国在我心中”读书演讲比赛,“中华颂”诗词创作征集诵读比赛,“我与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征文比赛,让参赛学生联系身边和本地区的人和事,热情歌颂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举办“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倡导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心公益的优良校风,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引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阵地。各校要不断总结本校传统德育项目,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予以提炼、提升,形成特色活动。

2.要加强养成习惯教育,铸就良好学习品质。挖掘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以学习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并长期坚持,内化为人人遵守的行为习惯。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自觉遵章守纪,处处自律自警。要关注学生生活细节,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加强常规管理。结合班级和学生个体差异,找准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有的放矢地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

3.要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感恩”是做人的基本素养,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要在学生中形成认同、崇尚“感恩”的良好风尚,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通过感恩教育,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理解老师、理解社会,从而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他人,以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回报老师、报效祖国。各校要将每年的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口,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切实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4.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调适学生学习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张、社会人际关系变化、思想价值观念多元等等,都会引起学生心理的变化,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要逐步配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创建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引导工作。要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学生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同时,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广大教师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以健康的心态教育和影响学生。

5.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强化网络自律意识。网络道德教育是我市德育工作的创新工程和品牌工程,是经过几年来的具体实践证明了的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效载体,并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创造了可喜的成绩。各校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现代手段进行德育工作,让网络给学校德育工作插上翅膀。各学校要积极构建网上德育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强化正面引导。同时,要认真组织开展多种以网络为载体的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加。要积极创造条件,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期间,开放校园计算机教育、电子阅览室等场所,以满足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正确地认识网络、运用网络,自觉遵守网络规范,未成年人不进入营业性网吧,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行为规范考核之中去。各学校要逐步建立健全网络监管制度,制定《学生上网行为规范》,让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

三、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增强学生素质服务

版权所有@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