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qzsyfx@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论文交流
精设环节曲径通幽
索引号:
文号:
部门:
发布时间:
2015-11-19

此文发表于《陕西教育》2012年第7-8期(CN61-1018/G4


刍议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法的应用

泉州师院附小许美玲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了兴趣,就会心向神往,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来就如何创设一个趣味的语文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薄之见。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游”字时,许多同学老是把右下角的“子”写成撇捺。课上,我把孩子写的错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小孩子最喜欢游泳了,撇和捺怎么游啊?”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又如在教“拔”和 “拨”时,为了能让孩子很准确地区分这两个字,我告诉孩子“在你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的朋友经常“拔刀相助”所以“拔”是朋友的友加一点”经过我这么风趣又形象的解释,孩子就牢牢记住这两个字的区别了。

二、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小小的书橱》一课,在学完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自己的小书橱,说从书橱中获得的知识、结识的朋友、认识的人物等等,学生个个滔滔不绝,说得是津津有味。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听鸡叫声,看季节变换特征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执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读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又如教学《梦已被染绿》一课时,开展同桌互动,要求学生动嘴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熟读、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美丽;小组合作,动手画一画美丽的春天等活动,让每一位同学参与教学活动,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也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在学习《理想的翅膀》一文后,我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风筝边演示边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和自己的理想。学生很感兴趣,各抒己见,说得很生动,这样的教学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如学了《画秋天》一文后,教师组织学生找秋天,捡落叶,用落叶拼图和仿照课文的句式说话、写话等一组活动。学生通过找秋天,不仅看到了课文中所说的“菊花开了”等自然景观,还了解到更多的秋天特征。如:草儿枯黄了,枫叶红了,稻谷熟了……通过捡落叶,学生认识了许多枫叶,知道许多的树的叶子形状各异,有的树落叶,有的树不落叶。对于用落叶拼图的活动,学生更充满了兴趣,他们用落叶拼出了青蛙、小猫、小鸟等各种动物图案,还有大海、小船、房屋、树木等图案。学生情趣盎然,想象丰富。当然,以落叶拼图为内容,仿照课文说话、写话的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通过这一组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进一步认识了大自然,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评价语言趣味性,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教师教学评价的语言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要求出发,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但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具有激励性。只有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课堂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取得进步或有过失时,教师要做科学的评价,或给予奖励或给予批评教育。如果运用得当会变成动力,对学生下阶段的学习起推动作用;反之运用不当则会产生副作用,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会适得其反。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好强、上进和企求奖励的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并且真诚、准确、适时、适度、讲究奖惩艺术。特级教师于永正、贾志敏等老师就精于此道。于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中听到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个男孩音质悦耳,吐词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教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于老师热情高昂的评价语言使这位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也引得所有学生羡慕不已,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也十分注意课堂语言的激励和趣味性。每次大小考试试卷出现错误,要求学生改错时,我都会为改得好、一遍对的学生加分,还会风趣地跟他们开开玩笑,消除他们的恐惧和自卑心里,很多人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都非常盼望着再次及格的的机会,所以不但纠正了错误,学生的心情也很舒畅。“分”对于学生是命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激励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偶尔穿插一些幽默、生动的小例子,可以调节一下课堂气氛,还能再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课上有学生东张西望,老师提问一无所知,那就可以这样评价:“XX同学,刚才你掉了什么东西?先把它捡起来再回答问题。”如此一来,该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教师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给他一定时间思考,让他能顺利答题,可谓两全其美。  

  五、课堂延伸趣味性,引起学生思想共鸣。

  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一节语文课,如果只钻教材,不研究学生,可想而知,能吸引多少学生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既然吸引不了了学生,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这一节课的效果则可想而知,老师上课成了对牛谈琴,学生听了也会觉得一窍不通。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认真备好课,还要认真备好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才会勤奋刻苦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适当的延伸,即语文课要融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交往群体、兴趣爱好、年龄特点,性格特点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要素。一次,在分析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梁山英雄好汉的形象,本人特让学生欣赏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学生时代本来就喜欢欣赏音乐,而平时在课堂上却很少有这种机会,当学生以兴奋的心情享受这雄壮激昂的旋律,自然对文中的英雄形象的分析有很大的帮助。

  兴趣教学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运用兴趣教学法。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是体现和实现“兴趣教学”的关键。语文课堂激趣方法是多样的,多渠道的。教师应始终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把自己当作一个大孩子,从学生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去探寻挖掘激趣点,创设激趣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