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泉州师院附小教导处、教科处 本学期学校教导处、教科处工作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规范教学管理,科研创新,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师生素质内涵的全面、持续、有效发展。 一、落实常规管理,提高教育质效 本学期教导处根据学校精细化管理要求,全面落实“十字”方针,规范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深化了课程改革,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本学期教导处继续认真落实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课程设置方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教导处加强了对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随堂检查,督促教师严格执行本校调课、代课制度,增强教师执行课程计划的法规意识,学校教学秩序井然。 2、加强学籍管理工作。本学期学校进一步规范了小学学生学籍的管理,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全校学生电子化学籍的建档工作,严格做好学生转学、借读、休学、复学等手续的办理工作。 3、严格执行减负规定。本学期学校教导处继续加强教学工作“六认真”的检查力度,“求真、务实、有效”地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制度,推进以质量为中心的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其次,继续坚持“五有效”的常规教学要求,确保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并通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切实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4、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教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德育课程。推进德育工作整体化建设,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年级德育内容和目标体系,发挥德育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势,增强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发挥我校兼职德育教研员作用,组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加强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建立我校省级品德学科名师成长工作室,发挥德育名师和德育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促进德育课程教学和育人团队成长。积极开展课例研究等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德育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德育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挖掘和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坚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育以人为本,在努力抓好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渗透学科德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有机融合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环保教育和感恩教育的元素,教书育人,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5、搭建学科竞赛平台,促进学科素养提升。本学期学校教导处坚持“兴趣引路,实践提升”的思想,继续改进学科竞赛模式,将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有机融合。本学期语文组分年段举行了二年级汉字书写比赛、三年级讲成语故事比赛、四年级成语积累竞赛、五年级经典诗文朗诵比赛、六年级古诗积累竞赛,共有五百多位学生在比赛中获奖;12月份数学组举行了二年段至六年段的数学综合实践竞赛,有300人在比赛中获奖,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数学科素养。其次,以“节”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本学期学校举行了“校园读书节”、第十五届科技节、第十六届器乐比赛、第八届英语节、体育田径单项比赛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兴趣,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6、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本学期教导处以“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据“教导处和教育科研处、教研组、年段组”三级监控网络,加大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的过程管理力度;加强了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11月,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对教师期中阶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教导处加强了对中青年教师的管理,健全和完善“师徒结对”和“五个一”制度,特别是组织新招聘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使其较快地承担起教育教学工作。12月份举行“新招聘教师教学汇报课”观摩活动。教导处以规范管理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年段教研组在“有效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能把好年段教学关,各年段依课标、依教材、依学情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出好单元练习题和测评卷,并做好诊断、反馈工作,9月份语数学科组举行了期末试卷分析研讨会;坚持做好每学期的教学质量分析工作,找问题,提措施,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各班科任教师还能够重视扶困补差工作,对“学困生”,能注意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多鼓励,多辅导、夯实基础,提高学习自信心,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本学期全校42个教学班的语数及格率、优秀率均双达标。 二、拓宽研修渠道,促进教师成长 本学期学校确立“工作就是研修,学习就是发展、实践就是成长”的思想,坚持“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三位一体”的研修模式,拓宽研修渠道,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在规范中发展。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继续以业务学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为新课程研究的立足点,以“校长办——教育科研处——教研组——课题组”为科研管理网络的主阵地,形成一支由校级领导引领导航的教研队伍。一学期来,各学科教研组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教研活动,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校本研修制度,使得教科研工作顺利地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发展化的轨道。 2、是在学习中提升。学习是教师永恒的主题,学校主要做到“两抓”一是抓理论学习。针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继续为每个办公室订阅《人民教育》、《福建教育》,各学科组通过组织学习研讨、自修揣摩、反思探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二是抓课例学习。本学期教研组活动,坚持于课例研究中的教案合作设计以及课后研讨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教师群体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让每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其次坚持“走出去”学习,本学期学校老师参加全国、省、市和市直学校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英语、音乐、科学等各学科的教学观摩、校际教研、课题研讨等活动,达七十多人次。 3、在实践中成长。学校坚持实践锻造促成长的方向,搭平台,压担子,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理论成果丰硕。本学期教师围绕学科主课题或教学小专题,开展理论实践研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把自己塑造成为教研型、研究型的专业化教师。陈巧亮、苏国昭等老师的二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教学设计、随笔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或研讨会上发表、获奖、交流、收入汇编。二是教学成果丰实。本学期各学科教研组能有机地把教研活动和学校的教研课、公开课,全国、省、市、校优质课、录像课比赛结合起来,以课例为载体,加强“磨课”、“研课”,在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增长实践智慧的同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何远鹏、庄小珊、陈静、林松坡荣获校青年教师品生(社)评优一等奖,戴亚彬、蔡琬菁、刘静瑜、陈鑫娜荣获二等奖;杨书琴、蔡琬菁荣获校青年教师综合实践评优一等奖,陈小玲、江丽芬、戴亚彬荣获二等奖。徐健兰老师执教的《昼夜交替现象》代表泉州市参加省科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荣获一等奖,并代表省参加全国第二届小学科学录像优质课评比,荣获一等奖;杨书琴老师执教的《保护我们的眼睛》荣获市综合实践教学评优一等奖;蔡燕婷老师执教的《图形的旋转》荣获福建省第十六届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现场教学观摩研讨会评优二等奖;武一平老师执教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荣获市体育教学录像课评优一等奖;刘坤泓老师荣获泉州市体育学科片段教学三等奖;洪滨老师执教的《我的眼睛亮晶晶》在福建省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小学品生(社)学科骨干教师班作展示;陈静老师执教的《合作,让生活更精彩》参加“聚焦学生发展,构建生本课堂”浙闽两地品德教学研讨活动;陈国聪、黄婉妮、黄梓萱、陈静老师在学校校际教研会上,开设教学观摩课;陆继珍、苏国昭老师制作的《Word网页课件》荣获泉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学网页作品评选二等奖;林俊峰老师制作的课件《展开与折叠》荣获第七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课件类一等奖。本学期还有近林松坡、林翠翠等50位教师开设了学校教研课、公开课。 陈极怡老师参加泉州市第四届教师经典诵读比赛荣获一等奖,并代表泉州市赴省比赛,荣获一等奖。 三、科研引路,课题带动,提高教育科研实效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特色之路。一学期来,学校围绕省试点项目《小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践研究》结合立项的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立足课堂,以课例为载体,加强课题研究。10月份,结合市学科评优比赛及市“十二五”科研课题,学校举行了语文、数学、品生品社、综合实践教学专题研究;11月,我校举行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与心理辅导策略的研究》开题会;12月份,举行了市小学数学“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讨活动,陈国聪老师开设了《观察物体——搭一搭》研讨课;还举行了“利用汉字文化的小学识字教学新探”课题研讨会暨省试点项目语文教学研讨会,黄惠英老师开设了《绒毛小熊》研讨课。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关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的专项课题,通过“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组” 审定,顺利结题,同时《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与心理辅导策略的研究》经审定,被确立为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并于11月举行了市区心理健康教育校际教研活动,陈静老师执教心理健康课《合作,让生活更精彩》,杜耿星副校长作《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与心理辅导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汇报,泉州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主任、泉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林永乐副教授到会指导;《语文、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设计研究》课题荣获泉州市“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暨泉州市教育基金会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被授予“福建省首批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小学科学学科)”。 四、加强合作研讨,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培育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学校以“手拉手”、“省际、市际、校际”研讨活动为载体,秉持“合作交流、共享资源、互相促进”的宗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均衡发展。11月份,学校与洛江区河市中心小学、鲤城区新村小学、丰泽区云山小学、泉港区界山玉湖中心小学、晋江三实小联合举办了第十届手拉手学校“合作研讨,和谐发展”城乡联谊活动,蔡燕婷老师开设了《数字的用处》示范课;黄校长为德化县小学校长提高班学员举行专题讲座;11月,黄校长为德化县小学校长提高班一行举行了《谈学校的内涵发展》专题讲座。12月,在与德化第三实验小学的手拉手活动中陈巧亮、陈国聪老师分别执教了《彩虹色的花》、《观察物体——搭一搭》两节示范课,潘新盟老师作了《习作之路有多远》的专题讲座。在参加泉州市“送教送研下乡”活动中,邱小鹰老师作了《借力“心灵对话”,走进德育课堂》的专题讲座,徐健兰老师执教了《我们的小缆车》研讨课。12月,陈理副校长带队参加了晋江第三实小的第三届十校联动“新教师成长与培养”专题研讨活动;12月,学校与澳门福建学校举行了教学交流活动,陈巧亮老师与黄婉妮老师分别开设了《彩虹色的花》、《确定位置》两节研讨课,充分发挥了我校作为省级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