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qzsyfx@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动态
小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几种新方法
索引号:
文号:
部门:
发布时间:
2013-01-29

发表于《福建教育》(CN35-1017/G4)2011年第18期(总第799期)“关注”栏目,P12-13。

创新春游活动形式 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陈巧亮 黄志强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我校对德育工作的方式、效果进行了反思和探索,并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理念的设想。今年,我校以春游为契机,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特点,将本土文化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在开展各类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学生思想情感在活动中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得到了广大家长、学生的认可。

一、注重内容,精心设计,凸显活动主题。

学期初,我校便将本学期的春游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相关德育工作人员负责做好详细的计划、联络和执行。三月初,学校下发关于春游活动的相关要求和通知,各年级老师群策群力,结合本年级实际,在充分听取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各年级教师根据本年级的春游实践活动主题,对区域范围内的历史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文化艺术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展开调查,对其所蕴涵的文化内容进行研究与分类,并根据不同的文化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切合他们个性特征的具体的文化熏陶策略。

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多元文化的融合而闻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独具魅力的本土文化是浸润孩子心灵不可替代的宝贵教育资源。本学期,我校春游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分别为:踏寻古迹,探寻老城历史渊源;走进展馆,寻找深厚文化积淀;缅怀英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远足踏青,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各年级教师分别寻找与主题相关的实践地点,做好独具年级特色的春游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找准角度,循序渐进,注重活动效果。

第一阶段:营造氛围,渗透德育文化内涵。

道德情感认同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少年儿童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被引导或接受教育的前提下,更容易产生情感的认同。在“渗透”这一阶段,就是要将春游实践活动的主题思想先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他们用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解和认同。各年级教师立足本土文化,以传承家乡历史文化为主线,借助阅读、收集、参观、访问、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形式带领和引导学生分层感受,了解本土文化。如一、二年级此次春游的大主题为“踏寻古迹,探寻老城历史渊源”,制定完春游实践活动方案后,各班级便开始了春游之前的“古城文化浸润活动”。有的班级充分挖掘了宣传阵地的辐射功能,以黑板报、班级博客为载体,开辟“童眼看家乡”专栏,以“家乡历史”“家乡民俗”“家乡风光”“家乡小吃”等为主题布置版面,让本土文化不知不觉地浸润学生的心田。

第二阶段:依托载体,强化德育文化内涵。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春游前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为春游活动造势。比如,本学期五年级春游实践活动主题是“缅怀英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该年级教师有意识地以品德与社会课为载体,在“不能忘却的历史”这一主题单元里带领学生收集、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故事、习俗等,加深学生们对清明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革命烈士的故事,开展“讲历史故事、感英雄气概、学先烈精神”主题活动,播放革命影片,让学生感受烈士的革命气概。最后,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朗诵革命诗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课后,在激荡人心的革命歌曲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纸花、花圈,在春游实践活动时带到烈士陵园,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哀思。学生对烈士的崇敬之情得以激发,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春游实践活动充满期待。

第三阶段:积极参与,深化德育文化内涵。

德育必须从学生本体出发,充分调动其发展的主动性和潜能,以活动为载体,达到情感内化的目的。春游实践活动正是调动学生充分参与实践,促使学生内化情感的一个重要契机。

1、亲近民俗文化,感受家乡魅力。

我校四年级学生此次春游实践活动地点是“锦绣庄民间艺术园”,这是凸显闽南文化特色、集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大师坊浓缩泉州传统工艺文化、集萃城乡特色旅游商品的老字号一条街”。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侧重于让学生感受泉州民俗文化、民俗工艺的魅力。学生先是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妈祖文化工艺馆,听导游讲述妈祖传说。接着,前往工艺品制作展销部,那惟妙惟肖的木偶、令人叫绝的刺绣工艺、精美玲珑的德化陶瓷珍品、生动逼真的鲤城彩扎、栩栩如生的永春纸织画把他们带入艺术品的海洋。最后,学生欣赏了艺术家富有闽南风情的民俗表演。徜徉在传统文化里,学生不仅深刻地感受到家乡民俗的魅力,还产生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2、解读历史文化,展示自我魅力。

三年级则在春游实践活动中深入开展“我是小导游”体验活动,该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担任小导游,按照他们的想法和喜欢的方式宣传、推广、弘扬家乡的本土文化。活动从前期的“查公园资料,练导游本领”开始,进行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导游海选。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寻找春游实践地点——芳草园(施琅将军故居)的资料,以及园内崇正书院、“三洲芳草”牌坊、涵碧亭等景点的历史由来,并不厌其烦地练习讲解。春游时,“小导游”们自愿承担起为游人讲解施琅大将军的事迹的工作,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感动着自己。

3、创新活动内容,演绎少年风采。

以往春游除了在景点停停走走,吃零食更是重头戏。今年,我们延续过去徒步春游的做法,改变了让学生带零食去游玩的习惯,更多地开展学生喜欢的、颇具特色的实践活动。如六年级开展了“自制便当”实践活动,学生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动手做“美味佳肴”,并将它们带到春游地点,兴致勃勃地开始“厨艺大比拼”活动。学生有的做出了漂亮美味的寿司,有的做了炒饭,还有的拿出了诱人的“香辣鸡翅”,水果沙拉是同学们的拿手好菜。年级美食评委——老师们一一进行品评,为小厨师们颁奖,最后和同学们一起大快朵颐!

五年级开展的“祭扫烈士墓”活动。虽然烈士陵园距离学校有5公里之远,中途路段复杂,但是近400名师生仍然坚持徒步前往。学生身穿校服,戴着红领巾,手执亲手制作的花圈、纸花,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到烈士墓前。学生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纸花,深情朗诵诗歌,并在烈士碑前握拳庄严宣誓。活动中,没有一个学生退下阵来,他们不仅接受了体力和意志力的磨炼,还油然而生一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到位,有序开展,确保活动安全。

为使春游活动取得预期的德育效果,并保证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春游实践活动安全领导小组,并制订《春游实践活动安全预案》,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年级,从春游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分工、安全交通、行动路线以及对学生的行为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及分工,要求全体教师加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做到安全游玩,有备无患。春游活动前,各年级负责老师多次到春游时间地点进行踩点、考察工作,并与相关单位负责人取得联系,共同策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真正做到活动有计划、内容有意思、责任有落实、纪律有组织。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强化教育,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准随意离开队伍,要求学生着方便运动的衣、鞋等。活动中,教师还准备好医药箱,并确保医务人员随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春游等户外活动带给孩子们的礼物”就是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精神是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珍视自然的情怀是高远的视野、开阔的心胸、强健的体魄……他认为,社会、家庭、教育部门一定要重视春游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并且要把春游当成一项教育工作切实抓起来,只有如此,才能在我们的教育前面加上素质”两字。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创新春游活动形式,让德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