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中小学校长》(CN11-5612/G4)2008年第5期(总第121期),“治校百家”栏目,P38--40。 树立健康第一观念 创办体育特色学校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黄志强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我校对大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理解,也是我校争创“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百所示范学校”的誓言。其实它也早就是我校二十年来坚持传播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创办体育特色品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动力源泉。 一、树立健康第一观念 1、重视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教育,它是通过体育与文化教育的结合,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进而建立一个和平美好世界的教育活动,以体育为载体的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顽强拼搏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其他形式的活动所无法替代的。自北京申办奥运以来,我校举办了“支持北京申办奥运”的誓师大会和千人签名仪式;制作了奥运会的图片展、电子版展的宣传栏;举办了迎奥运知识竞赛、“2008北京,我的梦想”、“福娃,我为你骄傲”的征文比赛和绘画比赛;开展“迎奥运泉州——北京象征性长跑”、迎奥运登山比赛以及迎奥运“培园杯”乒乓球赛和篮球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广大师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申奥赋予人的精神动力、和谐发展。 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根据去年发布的2005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能与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与肥胖的比例迅速上升等问题已经成为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上指出:“培养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和昂扬的精神的青少年一代,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被提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的高度。学生健康是实施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部份。如何让卓有成效的体育工作切实带动素质教育走向成功呢?我校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学生体质锻炼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充分利用学校优良的体育设施和传统项目的优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以田径、篮球、乒乓球、游泳、三项棋类为主要项目的体育教学活动,同时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竞赛活动的指导和支持,做到保证师资到位、设施到位、经费到位;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学科教学任务;保证学生每天有1个小时的锻炼时间;保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体育活动;保证逐年提高学生的健康体质水平。通过参加“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校园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参与的国家级课题——《中小学体育教程与教学改革及其评价研究》于2006年5月顺利结题,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创办体育特色学校 作为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百所示范校,我们充分利用此次契机进一步对学生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将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学校坚持奥林匹克精神,每年坚持开展学校田径运动会、三项棋类比赛、“培园杯”篮球锦标赛和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坚持开展以休闲体育、趣味体育为主的学校体育节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共享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培育了“三项棋类”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的教育品牌。 1、“以棋育人”形成办学特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曾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全面发展,创办特色的政策要求。提出了中小学都要根据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去建设自己学校所独具的整体办学特色。我校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根据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重要特点,从1988年开始就确立“以棋育人”的特色教育方案,随后,并把它作为我校体育教学改革和群众体育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1)“以棋育人”的理念思考 琴棋书画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棋类一直被国人称为“四大艺术”之一。棋类活动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国有着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棋类活动“寓教于弈”、“寓教于乐”。棋类活动走入校园,棋类教学走进课堂,传授给青少年的是知识、文化、思想、品格,而不仅仅是棋艺、棋学。将棋类活动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和群体活动内容,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砥砺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承我国历史悠久的棋艺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棋类事业奠定人才基础。因此,我们把在校园开展棋类活动作为传承棋类文化的有效载体,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创办体育特色学校的切入点。 (2)“以棋育人”的实践探索 ①、健全机构、装备阵地 学校自1988年开始以兴趣小组的形式组织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的教学活动。又先后于1994年成立泉师附小棋社,1999年开设棋类校本课程。自始至终都由校长亲任组长及社长,全面负责三项棋类活动的开展。聘请本校三位高级教师分别担任三项棋种的教练和校本课程的执教者。 学校还配备三间专用棋室(每间60平方米),一间专用办公室、备课室。配备标准的专用棋桌、棋盘、棋子,添置有三项棋类教学活动的移动大挂盘、磁性黑板大棋盘,以及专用的计时器和10台作为棋艺训练研究的专用计算机,完善了开展棋类教学活动良好的教学条件。保证了学校三项棋类活动的开展一开始就有了严密的组织机构,完善的教学条件,保证棋类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地运行。 ②、确定方针、规划方案 “以棋育人”要真正形成办学特色并非一日之功,它在我校历经了普及性教育、提高性培训和创新性开发的过程。 普及性教育。棋类活动开展之初,我们确定中国象棋为“龙头”,围棋和国际象棋为“两翼”,实行“一棋带两棋,飞龙入云端”的做法,开展兴趣组形式的普及教学活动。举办每年一次的以班级组队参赛的学校“培园杯”三项棋类(团体、单项)赛。要求做到“人人会下棋,班班有棋队”。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激发学校各个班级、全体师生的学习棋艺积极性,使我校棋类活动在短短时间内便充满了勃勃生机,广泛开展、大幅普及。 提高性培训。在广泛普及棋类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为了提高三项棋类的教学水平,培养较高水平的小棋手,学校对三项棋种专业队进行提高培训,训练中坚持做到“五个确定”:(1)定时间。每周三次课外活动训练时间,寒暑假集中训练。(2)定地点。学校棋社及专用棋室作为固定训练基地。(3)定人员。分别组成三项棋种的校队成员和班队成员,配备有专、兼职老师负责指导。(4)定措施。对参赛成绩优异的班级、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从中选拔优秀棋手充实校队成为棋社正式成员等。(5)定比赛。为提高小运动员的棋艺水平,我们除校内组织常规性的“元旦‘培园杯’团体赛”、“六一棋类擂台赛”外还组织小棋手到校外德育基地、部队驻地军营、社区活动中心进行棋类友谊赛。交流是最好老师,多让学生与各阶层、各界棋类能手一较高低,是一个极好的提高促进途径。多年来经常组织小棋手参加全国、省、市(区)组织的三项棋赛活动,不断提高小棋手的运动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的影响力。 创新性开发。我校把三项棋类正式设为校本课程。(在一、二年级开设中国象棋、围棋课程,三年级开设国际象棋课程)。棋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探索,形成一套比较具体、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棋艺教学中为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独立探索精神,增加了“残局争胜”、“我当擂主”等挑战性强的形式,“名家棋谱赏析”等研讨性强的形式,“一子开花”等娱乐性强的形式,以及“盲棋人人会”等难度系数大的形式。对棋社运动员进行重点培养、深造,请名师指点,加强开局、中局、残局的针对性训练,进行复盘,分析棋局成败的原因,让学生尽快理解、掌握攻防的变化规律,迅速提高队员的棋艺水平。 十多年来,我校棋艺活动成绩斐然,引人自豪:参加泉州市少年儿童三项棋类赛先后荣获了36次的中国象棋团体冠军,21次围棋团体冠军,33次国际象棋国际冠军。在以一所小学运动员组队代表泉州市参加福建省各地级市组队参加的9届省级少年儿童三项棋赛中,学校捧回了8个中国象棋团体冠军奖杯,3个围棋团体冠军奖杯,3个国际象棋团体冠军奖杯。学校还分别于1993年、1998年、2001年、2004年成功主办了四次全省性的少年儿童三项棋类赛事。在近年来参加九届全国中国象棋少年锦标赛中共获得了4块银牌、1块铜牌,以及1个第四名、3个第六名、1个第七名、1个第八名的优异成绩。至今学校棋社已经培养了1名国家一级运动员,31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取得了令人津津乐道的棋坛佳绩,也形成了社会广泛认同的办学特色。 2、“以棋育人”促进人格发展 如果说棋类活动的开展在打开学生们的智慧大门方面功不可没的话,那么,它的另一个显著效用就是在促进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层面上亦大有作为。我们从做人立品的高度出发,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棋德,让他们不仅学到高超的棋艺,也同时具备高尚的人格。毋论每一届参加福建省棋类比赛均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队的“德艺双馨”受到表彰,仅日常教学,训练中即致力于陶冶高尚情操、培养顽强勇敢、坚毅沉着、机智灵活的意志品质以及各种赛场中炼就临大事不惊,遇小事不躁,具有运筹帷幄之气魄,决胜千里之信心的健康心理,从中造就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小棋手的成长、成才。这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奥林匹克教育精神。从泉师附小棋社走出的棋手他们中有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和各级各类大学的高材生,有已执大中小学教鞭的人民教师和在各行各业就职的优秀人才。众多小棋手在校期间分别荣获过“福建省十佳少先队员”、“福建省优秀学生干部、三好生”、“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设标兵”、“福建省少先队四星雏鹰奖章”的称号和奖励。更令人欣喜的是小棋手丁明达、颜晓烨同学曾分别代表全市少先队员出席全国、福建省少代会受到国家、省委领导的亲切接见。小棋手陈鸿盛同学从一个崇武渔村的孩童慕名而入泉师附小就学,在棋社多年经过棋品的教育、棋艺的历练成为头角峥嵘的人才,其曾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国象棋锦标赛中荣获第二名佳绩,在2004年参加全国农运会上作为一个渔民的儿子,作为福建省运动队的一名小兵不畏强手,力克群英,甚至力挫象棋大师而登上第十一届全国农运会中国象棋比赛亚军的宝座,同时评为第十一届全国农民象棋赛优秀运动员,打破了历届农民象棋参赛年纪最小,成绩最好的记录,取得2005年全国象棋等级分赛第二名佳绩,从而也荣获了第六届宋庆龄奖学金的最高荣誉奖章,受到全国少年儿童最高级别的表彰。“棋校出奇才”成就了一段全国少年棋坛的佳话,也进一步彰显了泉师附小棋类教育的办学特色。 3、棋类文化凸显教育品牌 “以棋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推动了校园文化的跨越发展。如今,我校“以棋育人”教育活动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几年来学校认真回顾了开展棋类教学活动的成绩与经验,总结了棋类校本课程开设的探索与实践,《小荷才露尖尖角》、《并非棋校、却是“奇”校》、《盘活一着“体育”棋》、《以棋育人、办出特色》、《泉师附小努力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传承棋类文化 力创教育品牌》等文章参加有关会议交流及在有关刊物上发表,去年,我校还应邀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课题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更进一步宣传学校棋类特色,提高学校的文化品味。多年来学校也因以棋类活动突出兼有田径、篮球、乒乓球、游泳等体育运动项目的全面普及与发展。学校被授予“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体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等殊荣而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育部的表彰。学校还先后接待了来自英国、德国、美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际友人以及港、澳、台、各省市教育同行莅校参观访问、参观附小棋社的建设,感受棋类文化的氛围,均对学校的办学特色赞不绝口。以棋育人教育活动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许多人士慕名纷至沓来,关心指导、切磋棋艺、参观取经、宣传报道,无形中造成了一座座流动的宣传栏,一幅幅引人注目的宣传画。棋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形成了泉师附小独树一帜的办学风格,而且造就了弥足珍贵的教育品牌,学校也因此于1999年跨入了“中国特色学校”的行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8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牌管理中心主办,我们学校承办的2007年“培园杯”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于8月8日在泉州鲤城酒店圆满落下帷幕,开创了由一所小学承办全国大型赛事的先河,推广了学校全民健身运动的经验,也创设了一个向全国推介一所“中国特色学校”的教育品牌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