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考试周刊》2012年第49期(CN22-1381/G4) | 激趣导读学文言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王贤伟 内容摘要: 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感悟文言文的精炼神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 激趣 感悟 语文素养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中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例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矛与盾》《郑人买履》《东施效颦》《鹬蚌相争》《活见鬼》《学弈》等。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如何在教学中激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 作为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地利用一些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感悟文言文的精炼神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导入激趣 新颖、独特的导入新课方式,能在上课之初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执教《活见鬼》时我采取这样的方式导入:先出示“鬼”的甲古文、金文、小篆三种字体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有的学生猜是“活见鬼”,有的学生猜是“鬼”的三种字体……学生兴趣盎然。伴随着谜底的揭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生活中你们见到鬼吗?”说起“鬼”学生的话一下子多了,有学生说他在鬼屋见到过,还有的学生说他见过酒鬼……新颖的导入能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媒体激趣 近年来经典诵读的大力推广,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媒体作品,这些影音作品通过网络迅速传播,成了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很好素材。看一幅古色古香的字画,听一首悠扬的古琴曲,观一段绘声绘色的动画短片,都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学弈》之前观看一段三分钟的《围棋少年》短片,为学习文言文创设了一个情境。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出示《伯牙鼓琴图》,在古色古香的图画中介绍子期和伯牙:“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一身长袍,达官贵族打扮的,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而这位凝神听琴的,却是青布包头,两截布衫,劳苦大众的穿着,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声、色、画加上教师的深情叙述,消除了年代的隔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朗读激趣 学习文言文离不开朗读,教师以“趣”字当头,引导诵读,就能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境界。先在形式上让学生感兴趣,如让学生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读,学着拖长音调吟诵,读准通假字,读出重音等。再者让学生浸润在经典文言文的反复诵读中,教师范读、学生比读、和着古乐诵读,从陌生到亲近,再到融入;从读得生涩到读得流畅,再到读得韵味十足。学生的文言素养在反复的趣读体验中得到熏陶迅速提高。 趣读中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文白对读。小学课本中通常先出现文言文,后出现译文。教师在文言文中选取一些语句,让学生凭借译文来弄懂文意。即老师读文言文,学生读译文。当然也可以与学生互换,老师读译文,学生读文言文。孩子凭借手中课本,很快从书中找到了答案,这一过程其实是让学生尝试着跳一跳来读懂文意,孩子们觉得特有意思。 4、故事激趣 有趣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孩子们都很喜欢。课堂上教师说到要讲故事,不管是白话文的,还是文言文的,学生就会来精神。要是再让学生上台充当说书人,融进他的独到见解,趣味改编,那兴致就更高了。 《楚王好细腰》一文时,我先向学生讲述了楚王的故事:话说晏子使楚时,晏子曾三次智斗楚王。你们可知道楚王的别名?楚王便是楚灵王。楚灵王偏爱细腰美女,民间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之说。在当时为了迎合君王得到宠信,朝中的文官武将都不敢多吃饭,有的把一日三餐减为一餐。有的早上起床整装时,要先屏住呼吸,把腰带束紧,然后扶着墙壁站起来。就这样,朝中的官员个个骨瘦如柴,早朝时常有人晕倒。 读懂了文言文,学生还喜欢“文白混搭”的讲故事,教师在课堂上空出时间让学生充当说书人,加上自己的语言,加入自己理解,将文言文改编成白话文的小故事,效果极佳。 5、表演激趣 文言文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作者往往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表达一种情感。如果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了解故事内容上,这显然是不够的。要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就要让学生进入角色,入情入境,成为文中人,体会文中情。 表演故事,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人物,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亲近文本,更加有意思。学生来个“穿越”与故事中的人物“对话”,可以更深层次的挖掘经典之作的思想内涵。例如学了《矛与盾》,我拿出“矛”和“盾”两样简单的道具,让学生试着吆喝。刚开始有学生就喊不出来,伴随着学生体会了叫卖者的内心,有了叫卖者洋洋自得的感觉后,那表演也就到位了。扮演反问者的学生一上台,一手捋着下巴的“胡须”,绕着叫卖者打量了很久,然后一字一顿地发问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使得叫卖者哑口无言的。台下观众更是欢呼雀跃、跃跃欲试。表演后再围绕故事主干展开讨论,分析评论,让多种观点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古今文化的差异,身处不同的身份、地位都可在讨论生成值得回味的思想内涵。 文言文教学一定要摒弃那种一味关注文言知识和内容的传授方式,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身学习感受,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终生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