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发表于《陕西教育》总第71期CN61-1018/G4 | 寓学于乐 自主识字 福建省泉州市师院附属小学 何远鹏 识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基本环节,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各科基础知识的起点。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然而“识字”由于其本身的机械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很难活跃他们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调动起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在识字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在课堂中趣味识字。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是识字教学的主阵地,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教师应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识字方式引导他们自主识字,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进取探究的热情,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1、识字画图画。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学生形象地记忆生字。如认识“燕”字,首先教师用简笔画勾出燕子的轮廓,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接着,告诉学生“燕子”的“燕”是象形字。然后,边说边板书:“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体,“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最后,领着学生一笔一画地写个大大的“燕”字。这种形象直观、寓教于乐的形式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很快接受了生字。其他的象形字,一般都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慢慢地,学生就能掌握这种方法自主识字了。这样,通过作画,改变了机械识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识字的能力,使他们乐学、好学。 2、识字猜字谜。“猜字谜”识字以其幽默风趣、益智动脑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孩子们好奇好胜,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汉字的构造特点,编一些简单的谜语让他们猜字,争取人人动脑、动手、动口。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得学生在愉悦中接受了知识,增强了记忆,提高了识字效率。如教学“告”字时,教师可让学生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 。学生在愉快之中便学会了新字 “告”,又巩固了旧字 “牛”和“口”,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可谓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通过猜字谜,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他们会惊喜地发现,枯燥、烦琐、难学、难记的方块字原来是一个个饶有趣味的书写符号。 3、识字编儿歌。汉字有很多形近字,这些字字形相近,字音相似但字义不同,对低年级来说易混、难学、难记。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妨把它编成儿歌,帮学生记住音、形,理解字义。例如以“青”为声旁的字可编为:草青青,水清清,天气晴,好心情,小蜻蜓,大眼睛,请你快来捉蚊虫。学生在比比、读读、说说、写写中,就把这些字区分开来了,也从中进一步懂得了形声字的特点,妙趣横生。 用顺口溜、儿歌等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去掌握生字,寓教于乐,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二、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课堂上提高效率,指导学生扎实地识好字、写好字,并不等于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而生活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最好资源。学生学习汉语有别于学习其他语言,它具有母语学习的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应该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 一年级刚开学,学生们都有认识新同学的愿望。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下来,贴在自己的课桌角上,并提议,下课后,去认识新伙伴,比比谁认识的伙伴多。学生在不经意间,在课间的走动中,就认识了许多同学的名字。细心的同学还能发现有的同学的名字中有一样的字。接下来,还可以每周安排一个有趣的话题,如:介绍你喜欢的一种花、树、菜、动物、植物、水果、庄稼、玩具、电器、文具、电视节目、各种职业的人……学生不仅自己去主动识字,而且从同伴那里学到了很多字,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了识字方法和识字规律。为巩固课外识字,教师还可以每周组织一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品尝识字的快乐。如“我给菜找名字”(贴菜名);我给动物找家、到植物园做客、“摘”水果、“买”电器、“送”文具、介绍电视节目……实验证明,由于学生对识字处于一种比较宽松氛围中,加上教师对识字量多的学生不断加以鼓励和表扬,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不仅主动去识字,还把这种习惯延伸到课外,使儿童识字的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三、在游戏中快乐识字。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带学生进入“快乐园”,满足他们好玩好动的心理,可以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始终保持愉悦的心境,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不待老师讲,不需要教”的境地。 1、生字飞行棋 崔峦老师说过:“认字和认人是同一个道理。认人不必记住五官特征,穿着打扮,认一个轮廓即可,见面次数多了,便认识了。”俗话也说:“一回生,二回熟。”经常见面,能使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记住字形。因此,教师可把飞行棋稍做改变,设计成生字飞行棋。即把飞行棋中的每一个格子,用已经学过的生字来填充。玩法跟飞行棋类似,附加了飞机飞到哪一格,就必须读出所在那一格的生字并组词,如果读不出,就前进不了。学生在游戏中为了抢先到达终点会积极认字,遇到不会读和不会组词的,他们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下这种自制的生字飞行棋,这样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对生字进行了巩固。 2、文字扑克牌 “文字扑克牌”是将学过的独体字和部首制成卡片,然后像玩扑克牌一样,每人各出一张,两个字加起来可以组成什么字,看谁最先说出来,谁就得一分。如果另一方能再说出另一种组字方法的,如:“口”和“十”,既可以组成“叶”也可能组成“古”,这样也可以加分。最后累计,看谁的分数高谁就赢了。这种竞赛游戏充分调动了儿童识字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打开想象、联想、分析和综合的闸门,品尝识字的乐趣,体会创造的快乐。 3、滚雪球 “滚雪球”是将字组成词,词组成句。游戏时,教师可以先将单字卡分给学生,让学生作为雪球的核心。教师发令后,学生将雪球滚起来,看谁的雪球滚得最快、最大、最好。例如,云——云朵——洁白的云朵——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朵——蓝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朵……这样既可巩固字词,又有利于加强字、词、句的联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组词说话的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教师以学生为本,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方法、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自主识字,学生们就一定能在温馨的乐园中兴趣盎然,自主识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