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发表于《都市家教》第6期(CN36-1276/G4) 我校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调查与对策 杨书琴 【摘要】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仅靠教材和语文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关系着语文教育是否能够起到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以及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提高读写能力的作用,因此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剂。 下文将结合小学生课外阅读重要性和其存在的误区进行阐述,并提出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效率几点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误区及对策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个性,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而曾国藩的读书之法为:“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彪悍,所向无前。”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注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教授其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使语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 1、重声像获取, 轻文本阅读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培养阅读习惯的起步时期和奠基个人良好素质时期,因此具有很强的求知、求新和求异欲望。但目前的大背景是音像制品的影响力大于阅读书籍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这就造成了小学生培养阅读习惯的障碍,禁锢了思维书籍所具有音像制品没有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小学生想像力和理解力的锻炼和发展,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够与作者思想产生共鸣。单纯的以声像获取,就阻断了精神上多元和思维式的知识获取道路,不利于小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成长。 2、忽视课外阅读的习惯性与计划性 某些教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缺乏积极引导,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性和计划性哦培养。这就直接导致了小学生阅读习惯出现随意性,也导致了阅读过程中盲目性的产生。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缺乏的年龄,因此没有教师的指导一般来说很难保持其长久的耐性,更不可能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对小学生进一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来获取知识产生了不良影响,非常不利于小学生发展其阅读学习能力。 3、忽视自主选择多样性 在语文教育中,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有拥有自主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书籍的权利,教师不对学生的阅读书籍进行过强干预是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表现。然而某些教师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倒是这部分教师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指导依然是统一化和标准化。统一化标准化的阅读指导很可能对小学生自主选择书籍和发展其兴趣爱好造成阻碍,最终造成学生思维僵化的糟糕影响,使小学生课外阅读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效率的几点对策 1、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进行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名人读书的故事,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或者对自己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进行介绍,通过榜样激励以身作则的方法,结合小学生具有向师性特点,来激发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方面的兴趣,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开设了相关兴趣启发课,在对学生的读书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通过介绍相关名人传记,典故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看。 2、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引导,有计划的对课堂教学时间内容的不足进行有效补偿。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穿插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如作者事迹或者格言警句等,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引导有力地将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上,并引导学生主观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课外阅读的吸引力,激发了他们对于课外知识的渴望。而教师通过课堂上风趣灵活的补充,实现了将课外阅读渗透进课堂教学的良好目标。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在时间和计划上进行合理安排规划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设置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们进行故事抄写,续写和精彩片段背诵,开展朗诵会、故事会、读书心得会、词语成语接龙、摘录笔记评比等活动,教授学生“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气氛, 激发学生自我展示的热情。对于低年级小学生采用有精彩画面的图书做初期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书选择方面的循序渐进和由易到难,使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不断增强。 3、运用科学教学方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