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qzsyfx@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动态
提倡校园人文教育 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索引号:
文号:
部门:
发布时间:
2012-11-07

此文刊于《福建教育》2011年第18


创新春游活动形式 推进德育实践活动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陈巧亮 黄志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我校对德育实践活动的方式、效果进行了反思和探索,并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了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德育新理念。在实施活动德育过程中,我校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以春游为契机,将本土文化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了有效的协调,在开展各类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学生思想情感在活动中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得到了广大家长、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一、注重内容,精心设计,凸显活动主题。

学期初,我校便将本学期的春游社会实践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并有相关德育工作人员负责做好详细的计划、联络和执行。三月初,学校下发关于春游活动的相关要求和通知,各年级老师群策群力,结合本年级实际,在充分听取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意愿的基础上进行主题的设定。各年级根据本年级的春游实践活动主题,对区域范围内的历史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文化艺术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文化场所、民俗文化场所展开调查,还要对人文文化所蕴涵的文化内容进行研究与分类,根据不同的文化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切合他们个性特征的具体文化感染策略。

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多元文化的融合而闻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独具魅力的本土文化是浸润孩子心灵不可替代的宝贵教育资源,学校带领孩子们走进家乡的历史、家乡的生活、家乡的人物,体味民俗风情,感受民间工艺,探究闽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本学期,我校春游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分别为:“踏寻古迹,探寻老城历史渊源;走进展馆,寻找深厚文化积淀;缅怀英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远足踏青,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等,各年级寻找与主题相关的实践地点,做好独具年级特色的春游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找准角度,循序渐进,注重活动效果。

第一阶段:营造氛围,渗透德育文化思想。

道德情感认同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少年儿童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被引导或接受教育的前提下,更容易产生情感的认同。在“渗透”这一阶段,就是要将期望学生从春游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的主题思想慢慢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他们用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解和认同。各年级借助阅读、收集、参观、访问、板报、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形式带领和引导学生分层感受,了解本土文化。如一、二年级此次春游着重立足于本土文化,以传承家乡历史文化为主线,充分挖掘了宣传阵地的辐射功能,他们以班级板报、班级博客为载体,开辟“童眼看家乡”专栏,以“家乡历史、家乡民俗、家乡风光、家乡小吃”等为主题布置版面,营造浓厚氛围。中队辅导员、社区志愿辅导员在与队员一起活动的过程中有意地向队员传递自己对家乡的爱,有意地推荐有关家乡内容的读物、网站,借此打开学生的慧眼,让本土文化不知不觉地浸润入学生的心田。

第二阶段:依托载体,强化德育文化思想。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春游前夕,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阵地为春游活动造势。比如,本学期五年级春游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是祭扫烈士墓,该年级有意识地以《品德与社会》课为载体,在“不能忘却的历史”这一主题单元里带领学生去收集、了解清明节的含义、由来、故事、习俗等,加深学生们对清明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在此基础上,收集有关革命烈士的故事,开展“讲历史故事、感英雄气概、学先烈精神”主题活动,播放革命影片,让学生感受烈士英雄的革命气概,由此感染学生的学习斗志。最后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朗诵诗歌、学习英雄精神,让学生在朗诵诗词中来弘扬民族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在激荡人心的革命歌曲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制作小纸花,这些师生亲手制作的纸花将做成花圈、花环,在春游实践活动时带到烈士陵园,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哀思。从课堂上,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已经得到了激发,制作纸花更是培养了他们对先烈们的崇敬和缅怀之情,使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春游实践活动充满期待。

第三阶段:积极参与,深化德育文化思想。

德育教育必须从学生的本体出发,充分调动其发展的主动性和潜能,以活动为载体,达到情感内化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中有学习积累、游戏体验、角色扮演,而这些方法和途径又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春游实践活动正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促使学生情感内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在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和体验。

1、亲近民俗文化,感受家乡魅力。

我校四年级学生此次春游实践活动地点为“锦绣庄民间艺术园”,这是凸显闽南文化特色、集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大师坊”,是浓缩泉州传统工艺文化、集萃城乡特色旅游商品的“老字号一条街”,我们侧重开展感受泉州民俗文化、民俗工艺魅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先是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妈祖文化工艺馆,听取导游讲述的妈祖传说;接着来到工艺品制作展销部,那惟妙惟肖的木偶、令人叫绝的刺绣工艺、精美玲珑的德化陶瓷珍品、动逼真的鲤城彩扎、朦胧而幽雅的永春纸织画更是把同学们带入一个艺术品的海洋。最后,同学们欣赏了艺术家们富有闽南风情的民俗表演,精彩的提线木偶表演深深吸引了大家,他们不禁跃跃欲试,纷纷摆弄提线木偶。徜徉在家乡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里,同学们不仅深刻地感受到家乡泉州民俗的魅力,同时激发了同学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2、解读历史文化,展示自我魅力。

而三年级则在春游实践活动中深入开展“我是小导游”体验活动,该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担任小导游,按照他们的想法和喜欢的方式宣传、推广、弘扬家乡的本土文化。活动从前期的“查公园资料,练导游本领”开始,进行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导游海选。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寻找春游实践地点——芳草园(施琅将军故居)的资料,以及园内崇正书院、“三洲芳草”牌坊、涵碧亭等景点的历史由来。小导游们还不厌其烦地进行多次练习,身在其中有感而发,他们的解说词发表在班级博客上了,对家乡的热爱增加了,他们还自愿承担起为游人讲解施琅大将军的事迹,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感动着自己。

3、创新活动内容,演绎少年风采。

以往的春游除了在景点停停走走,吃零食更是学生们的重头戏。春游前,学生总是要到超市中购买很多的食品,整个春游过程变成了吃零食的过程,吃完游完后,似乎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今年,我们在延续过去徒步春游的做法后,改变了以往带零食去春游的习惯,更多的是开展孩子们喜欢的,颇具特色的实践活动。如六年级开展了“自制便当”实践活动,他们纷纷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动手亲自做美味佳肴,并将它们带到春游地点,兴致勃勃地开始“厨艺大比拼”活动。同学们可真能干,有的做出了漂亮美味的寿司,有的做了炒饭,还有的拿出了诱人的香辣鸡翅,水果沙拉更是同学们的拿手好菜。年级美食评委——老师们一一进行品评,为小厨师们颁奖,最后和同学们一起大快朵颐,师生同乐的场面好不愉悦!还有的年级开展了各个主题的“我是摄影师”实践活动,孩子们带上相机(现在的家庭相机比较普及)寻找美、发现美、定格美,回校后还将得意的作品洗出来,布置在班级一角。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得到了生活能力的培养,展示了自我的风采,更是在沟通合作中促进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再如五年级开展的“祭扫烈士墓”活动,虽然烈士陵园距离学校有5公里以上距离,中途路段复杂,但是近400名师生仍是坚持徒步前行,学生们身穿校服,戴着红领巾,手执亲手制作的小花,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到烈士墓前。在烈士碑前,学生们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小花,深情朗诵诗歌,并在烈士碑前握拳庄严宣誓。活动中,没有一个学生退下阵来,他们不仅接受了体力和意志力的磨练,还从心底升腾出一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加明确了作为新时代小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随行的一个家长全程拍下了学生活动的视频,他颇有感慨地说:学校借春游之机组织祭扫革命烈士墓,让孩子们接受这样一次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是具有深厚意义的,而以徒步这样的形式也显得非常必要,今天的孩子没有吃过什么苦,让他们以这样虔诚、崇敬的方式表达一份对革命烈士的追思显得别有意味。

、责任到位,有序开展,确保活动安全。

又到三月,春风和煦,草木吐绿,桃李吐蕊,莺歌燕舞,正是踏青观光的好时节,谁不渴望与春天来个亲密接触?然而,近年来,因为春游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人们谈色变,春游的人群中已越来越难以寻觅学生的身影。因为安全问题放弃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远离自然,远离实践,这实在是“因噎废食”之举。从我校开展的春游活动看,只要做到事先规划、责任到位,活动时有序开展,就能保证活动的安全。

1、安全首位,责任分工明确。

为使春游活动取得预期的德育效果,并保证绝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春游实践活动安全领导小组,并制定《春游实践活动安全预案》,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年级,从春游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分工、安全交通、行动路线以及对学生的行为教育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及分工,要求全体教师加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做到安全游玩,有备无患。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准随意离开队伍,要求学生着方便运动的衣鞋等。教师要事先要准备医药箱,并要有医务人员随行。

2、依托外力,活动有序开展。

学校可以充分挖掘校外德育教育资源,将之合理利用,以促成春游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在春游活动前,各年级负责人员应实地进行考察,取得与该单位(或负责人)的联系,并共同策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有的地方路途较远,路况较复杂,可以事先取得武警、交警等部门的配合,请他们协同参与组织工作。再如学生家长也是不可小觑的资源之一,如带领学生走进泉州木偶剧团,了解泉州木偶时,我们就可以请在木偶剧团工作的家长为我们讲解、表演;如举行“厨艺比拼”时也可以请富有烹饪经验的妈妈在家中事先对学生进行厨艺培训。总之,恰到好处地依托外力来组织春游活动,可以丰富学校的德育教育资源,有助于活动有序、高效的开展。

总而言之,春游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让师生放松身心,促进情感交流,更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的意志,它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春游等户外活动带给孩子们的“礼物就是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精神;是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珍视自然的情怀;是高远的视野、开阔的心胸、强健的体魄……他认为,社会、家庭、教育部门一定要重视春游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并且要把春游当成一项教育工作切实抓起来,只有如此,才能在我们的教育前面加上“素质两字。基于此,我们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好好思考春游的意义和举措,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创新春游活动形式,让德育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