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qzsyfx@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动态
增强学生国防意识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索引号:
文号:
部门:
发布时间:
2012-11-07

此文刊于《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第5

与计算教学同行 促师生共同发展

福建省泉州师院附小 黄婉妮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教学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内容的学习,抓好了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可以说没有计算,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那么,我们一线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应该如何扎实而又不失灵活地进行计算教学呢?

一、 创设生活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数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新课标在“前言”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立足现实基础,把课文中静态呈现、枯燥无味的计算问题“还原”到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际问题中去,在现实情境中动态、生动地揭示出有关计算问题,使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是这样创设情境的:1、课件出示美丽的风景,引导学生说说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2、课件出示环保局3月份生活垃圾的调查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说说信息后再提出数学问题。很自然、很有意义地展开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正是生活垃圾的调查情况这一情境的创设,赋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极大的现实意义,学生自然能真切感受到计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到计算的现实意义,从而激起主动参与计算的兴趣和愿望,而真正的计算训练也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二、提倡多样算法,比较优化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从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中吸纳别人的经验,把他人的思维精华纳入到自己的认知领域,以提高和发展自己。所以提倡“算法多样化”,与让学生开展互动交流、讨论是分不开的。当出现了多种算法后,教师要正视每一种算法,组织引导学生互说、互评、互学,在比较中求真,在应用中内化。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我们学习的分数加减法分母都是相同的,这两个算式的分母不同。

2、 师:你能想办法把它转化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算式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看看谁想出的方法更多一些!

3、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说说你们的方法各是什么。

1:我们小组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 就是0.3 就是0.15,所以0.3-0.150.15

师:同学们说说这个方法可行吗?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2:我们小组从图形中直接可以看出来。

3:我用通分的办法。通分完了再相加,最后得到结果是二十分之十一。

师:为什么要先通分,直接相加行吗?

3:不行,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必须先通分。

师生共同强调:分母不同的分数,要先通分才能相加!

师:刚才的这几种方法,无论是用图形表示,还是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通分,都是想把单位统一,然后再进行相加。

4、师出示: + =

师: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生板演完说计算过程:先通分,然后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来做。

师:为什么不用化成小数的方法?

生:因为除不尽。

师生优化强调:看来化成小数的方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所以通分是通用的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无论学生采用哪种方法计算,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当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而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总结出更方便快捷的方法,从而达到算法最优化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但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

三、强化口算估算,培养思维能力

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教师每节课可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可安排2—3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口算训练。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估算训练,明确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在练习后反思,在错误中提升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计算25×4÷25×4,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的结果。这时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观察算式时要从算式的整体着眼,不能受算式的细节(数据的特点)影响,误以为是两个“25×4”相除。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因此每每批到错题,我常会多问学生一句:“来,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里错了?”可是,却往往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看不出来,你让我重新算一遍吧!”看来,有些学生还是不善于进行检验。针对这一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加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我总是追着问一句:“错在哪里了?”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找不出来,就师生一起找;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整理成错题集,以提醒自己和警戒自己。

总之,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久而复杂的过程,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