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15日,泉州市第二期乡村小学数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送教下乡”活动分别在安溪实小、洛江实小、晋江安海成功中心小学、永春桃溪实小及惠安县溪南实小举行。泉州市林丽珍名师工作室顾问、市教科所小教室原主任卓和平老师,工作室顾问、市教科所小教室数学教研员苏茜茗老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林丽珍老师及工作室部分成员应邀为培训班学员提供示范课、专题讲座及活动现场点评。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泉州市骨干教师培训中心的老师,各承办校的领导、老师,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及其他教师代表。 一、 安溪专场 13日上午,林丽珍名师工作室成员、泉州市实验小学的王明滨老师应邀执教了二年级《认识角》一课,王老师从学生已有“张口”的生活经验入手,注重经验的生成与发展,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在书空的过程中逐步抽象出角的图形特征,并通过画角、找角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建立角的表象。王老师的课堂既有高度,又接地气,给与会的老师带来很多思考。 领衔名师林丽珍老师应邀在本场活动中组织互动研讨并进行点评。上午林老师组织老师们围绕着“先学后教的教学形式”、“如何进行概念课教学?”、“计算课教学中怎样处理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下午引领老师们一起思考“怎样上好复习课”、“怎样上好综合实践领域的课”等问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等方面做了指导性的发言。 二、洛江专场 13日,工作室跟岗成员、晋光小学江挺老师应邀执教了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一课,江老师以“丰富活动体验,构建生本课堂”为主题,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得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最后在多种测量方法中,总结提升出转化思想。 随后,工作室成员、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何凤英老师以江挺老师执教的《有趣的测量》一课为例,开设了《围绕核心知识展开教学,构建生本课堂》的专题讲座,她先以本课为例阐述了什么是数学核心知识,怎样确定本课的核心知识;最后,何老师提出了围绕核心知识展开教学的策略,强调在备课中“读问题串”、“读旁白”、“读教师用书”的重要性。整个讲座思路清晰,既有理论引领又案例说明。江老师的课与何老师的讲座为教师的“教”与“研”提供了生动的案例,让与会教师不仅知道了“数学好玩”的课怎样上,更知道了为什么这样上。 最后,工作室顾问、泉州市教科所教研员苏茜茗老师以“核心知识”为引子,围绕“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做进一步指导;同时结合当天的课,对“如何解读教材”和“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做了方向性的引领。此外,苏老师还提醒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能力”的培养,因为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会被淡忘,但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团队的协作意识却会伴随着人的一生。 三、永春专场 14日,林丽珍名师工作室成员、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汤其鸣老师应邀执教了四年级《平均数》一课,汤老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经历数据产生的过程,并与学生在边学边思考中,得出了平均数是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使孩子们获得对平均数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深刻认识。汤老师用轻松、亲和的教学风格吸引着全体学生的参与,她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学生快乐学数学的体验。永春进修学校黄清柱老师对汤老师的课给予充分的肯定。 四、晋江专场 14日,林丽珍名师工作室成员、泉州师院附小郑晓婧老师应邀开设了三年级《有趣的推理》一课,郑老师顺应学生的数学现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读弦外之意——初识推理”、“智帮他人——初探推理”、“巧思妙想——运用推理”三个活动将列表推理贯穿课的始终。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在思考中交流,在对比中体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列表推理完整、有序、简洁的特点。 工作室成员、晋江第二实验小学孙娟娟老师以郑晓婧老师执教的《有趣的推理》一课为例,开设了题为《顺应学生的数学现实,建构高效的生本课堂》的专题讲座。孙老师以本课为例把进行前测的必要性、方法以及前测后怎么进行数据分析作了详尽说明,再结合本课从如何“基于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根据目标,使用教材内容”,“注重经历,创设教学方式”三方面阐述建构生本课堂的策略。以课为引,使老师们对如何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有了直观的认识。 最后,工作室顾问苏茜茗老师紧紧结合这两天的9节课,对课中所涉及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三大领域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及方向性的引领,并对当天的课及讲座进行专业点评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可以结合课题的研究开展针对性研讨活动,努力做到研究的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最后真挚地对与会老师提出:要珍惜培训机会,才能真正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研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五、惠安专场 15日,工作室顾问、市教科所小教室原主任卓和平老师作为点评专家,以江晓云老师执教的二年级《重复的奥妙》、张爱玉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图形中的学问》以及任晓红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这三节课为例,在和与会学员充分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围绕着“数学好玩”这一模块的教学进行指导:分析了该模块的内容结构特点以及其教学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并对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好玩”的学习中获得基本数学思想及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有效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研讨活动采用课与讲座相结合的形式,课是讲座的依托,讲座是课的依据,避免了课的盲目和讲座理论空洞的弊端,两者相得益彰,取得很好的效果。 本次活动,再次展示了林丽珍名师工作室团队协作研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工作室平时“教”与“研”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在全市范围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辐射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