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寻访红色足迹,2024年8月7日,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六年八班正义联盟中队第五小组的同学和家长一同走进露天博物馆德济门遗址,感受家乡魅力,品味世遗泉州及传统文化,从而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激发爱国、爱乡、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泉州世遗之一的德济门遗址—泉州古城中唯一保留下来并经过科学考古清理的古城门遗址。残存的城门建筑平面呈多边形,由城门城墙、门道墩台、内外壕沟、拱桥以及瓮城、城门等组成,遗存有13-14世纪的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石刻和14--19世纪明朝、清朝的铁炮等。70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泉州重要的交通要口,一片繁华的贸易区。而如今它俨然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露天博物馆”,是泉州古城区较大的宋代城市建设文物遗址,同学们现场顺时针走了一圈,感受着宋代城墙、内壕沟、明代城墙、门墩及门道、瓮城,既能感受到了现代的生活惬意,更感受到了古城古迹的魅力。 德济门遗址,位于鲤城区天后路,与天后宫隔街相望,濒临晋江,为泉州古城南城门遗址。始建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2001年,经过考古发掘,德济门遗址被完全披露出来。 德济门遗址坐北面南,面积近2000平方米,由早期城垣遗迹、古拱桥、德济门城垣等遗迹组成。现存遗址皆由大小不一的规则花岗岩石条、废旧石建筑构件筑砌而成。遗址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建筑遗存叠压打破关系清晰。遗址文化层内还出土南宋修城官砖、宋元外来宗教石刻,明崇祯年间的“盘诘奸细”石碑以及明清铁炮、弹丸、钱币等文物,它印证了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兴盛,较完整地保存了11世纪泉州南城拓建、发展、演变的历史印迹,具有重要考古和文物价值。 2006年5月25日,德济门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7月25日,德济门遗址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 六(8)正义联盟中队 第五小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