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qzsyfx@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班级新闻
漫游名城寻古迹 传承文明谱新篇
索引号:
文号:
509
部门:
发布时间:
2024-02-26

为了深入泉州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点寻访泉州文化遗产点,感受家乡魅力,近期,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五年9班开展以“漫游名城寻古迹,传承文明谱新篇”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穿过水门巷竹街,沿着沟渠往东,便来到了市舶司遗址世遗守护人吴秀满奶奶热情洋溢地介绍:“这可是“千年前的古海关”,以前远渡重洋来到泉州的“番人”,要先到这里。”一下子便激发了我们探寻泉州“泉州市舶司遗址”的兴趣。

市舶司始建时位于城外,至13世纪被纳入城内。其西侧临翼城城墙旧址,西北侧有水沟连通城市的城壕与晋江水系,东侧可通往镇南门。市舶司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其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贸易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吴秀满今年84岁,回忆起小时候的泉州古城,水门巷、鹊鸟桥、市舶司……她脸上荡起孩童般的笑。那时的古城犹如江南水乡,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常有小舢板从破腹沟划进水门巷的水关口,渔夫划着桨,载着海蛎壳或新鲜蔬果而来。

明成化八年,市舶司迁往福州,部分遗址被改建成宫庙,宫内供奉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及田都元帅等。民国以来,水仙宫被占用,成为南薰小学的校舍,学校后来易名为华侨小学、水门小学。

吴秀满说,古城原有7个城门、7个水关,水门水关就在此地。这里曾经舟来人往,古代蕃人商船外舶在港口,再换小船沿这水路到市舶司缴税清关。市舶司北迁福州后,此地逐渐荒废被挤占,失去原有的风貌,仅存遗址。遗址的主体部分水仙宫由于年久失修,翻修前破陋不堪,多处坍塌成为危房。

吴秀满从清源农场退休后回到水门,和几位老邻居聚在一块,决定齐力保护市舶司遗址,并于2002年左右成立了“市舶司遗址文物保护小组”,从此开始了义务保护、宣传“古海关”遗址之路。

我们认真聆听吴秀满奶奶的介绍,用心地阅读展馆的细致介绍,我们还现场组团化身小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解起这“古海关”的千年历史与遗存印迹

本次研学,不仅使我们在漫游名城探寻古迹中,触摸到泉州的古代文明,更使传承文明的使命感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通过研学,我们决心成为守护传承文明的接班人,我们将为此而不断努力!

                           五(9)中队报道

图片1.jpg

图片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