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qzsyfx@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班级新闻
走读世遗洛阳古桥,谛听千年历史回音
索引号:
文号:
607
部门:
发布时间:
2023-08-24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这是诗人余光中眼中的洛阳桥。8月19日,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五(7)智慧树中队的少先队员们跟随讲解员走进蔡襄祠,踏上洛阳桥,开展走读世遗研学活动。

首先,队员们来到为纪念蔡襄在修建洛阳桥时所作贡献而建忠的惠蔡公祠,即蔡襄祠,了解洛阳桥建造时所处的历史和文化环境,感受欣赏世称文、书、镌三绝的“万安桥记”碑刻,碑文简洁凝练,仅153字,书法精湛,笔力雄健遒劲,刻工传神。

接着,带着对蔡襄以及重修者们的敬意和对洛阳桥的赞叹,队员们在绵绵细雨中踏上了这座由蔡襄历时数年主持修建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感受其别具一格的结构特点。

讲解员引经据典、声情并茂地给队员们讲起这座古桥的建造历史。现存洛阳桥桥体全长约731米,共有桥墩四十五座。北宋匠人独创“筏型基础”、“浮梁架运”、“养蛎固基”这三大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造桥技术,他们利用连结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基,在上面建造筏形桥墩;利用牡蛎迅速繁殖的特性,把原本松散的石堤胶结成牢固的整体,防止基石被潮水冲走;利用潮汐涨落的规律,采取“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方法,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最终建成“跨海长虹”。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洛阳桥默默守护着泉州这座千年古城,队员们在桥上深受触动,纷纷感叹古人建桥的坚定决心和伟大智慧。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队员们零距离接触了洛阳桥的历史遗存,深入了解传统建筑技艺的精髓和魅力,对洛阳桥建成后“度实支海,去舟而徙,易危而安,民不莫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洛阳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海洋交通和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五(7)中队  黄庚报道

洛阳桥9.jpg

洛阳桥7.jpg

洛阳桥6.jpg

洛阳桥5.jpg

洛阳桥3.jpg

洛阳桥2.jpg

洛阳桥1.jpg

合照.jpg

蔡襄祠2.jpg

蔡襄祠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