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融融地气暖,和风阵阵踏歌行。我们一年七班晨曦中队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研学活动,孩子们无比好奇,“研学”是干什么的?好玩吗?马上就知道啦! 下午三点,孩子们穿着校服齐聚七星街,顿时一股浓绿的春日气息扑面而来。这还是孩子们第一次在公众场合相聚,自然是笑脸盈盈,异常开心,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来到泉州档案馆的四楼,在档案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安静下来,静静聆听大姐姐的讲解。此刻,他们终于明白此次研学是来干什么的,就是了解自己正在生活的城市。他们每天跟着大人穿梭在有嫩绿春风的小巷子里,走在鲤城古老的石板路上,看着燕尾脊高高翘起的红砖房,听着寺庙里传来的各种诵经声,纯净的眼神里,也时常带着各种疑惑和不解。 他们太小了,脚步那么短,怎么可能会走遍这座大大的城市,认识每一条路? 他们那么小,认识的字也不多,怎么会看懂关于这座大大城市的记载,了解每一段历史? 手也那么小,伸出来,一把就被我们握住了,怎么够得着这座大大的城市,了解鲤城的角角落落? 但是,他们来了,他们手拉着手,头挨着头,一句句认真的讲解,一张张鲜活的图片,一个个真实的物件,让他们走进这座古城的记忆,触摸着关于这个城市过去的点点滴滴。 他们明白了,有无数叔叔阿姨舍身忘死的拼搏付出,才有我们现在安宁幸福的生活; 有国家和人民呕心沥血的整治改造,才有古城现在天朗气清的风貌; 有一代又一代人的费心建设,才有他们一有空就想出去走走的好地方; 有那么多鲜活灵动的表演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因为“泉州魂”一直都在。 有些孩子明白的多,有些孩子明白的少,有些孩子记住了一盏煤油灯,有些孩子记住了一个名字,有些孩子记住了一幅画……有什么关系呢?研学的意义,不就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颗种子吗? 伴随着他们越来越大,种子也会生根、发芽,在他们越来越明亮的眼睛里,越跨越大的步伐里,越来越多的古城记忆里,茁壮成长。到时候,他们自然会明白,小巷的清风,脚下的石板路,熟悉的红砖房,无一不是古城,无一不是泉州。 乘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东风,古城记忆正在苏醒。而种下一颗种子,现在正是时候。 一(7)中队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