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葳蕤,清源山郁郁葱葱,秀冠东南;丘陵、盆地交错,晋江水汤汤奔流。 烟波浩淼,挥洒着如诗情怀,群山连绵,跳荡着如画豪迈…… 戴云山脉峰峦起伏,海岸线蜿蜒曲折,这块秀山碧水滋润的闽南沃土——泉州,被誉为中国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云山百越路、市井十州人”的东方第一大港,车旅辐辏、商贾云集的“丝绸之路”起点,给这里赢得了“东南明珠”的称谓。 这方热土,见证了泉州师范附属小学这所百年老校的风雨历程。 一、教泽宏扬进大同 100年璀璨辉煌,100年风雷激荡,100年高歌猛进,100年沧桑风云。如果要历数百年变幻中值得纪念的事物,那么“百年”二字就是最可挖掘的宝藏。那些发黄的老照片,那些喑哑的旧片段,石阶墙角布满的青苔,年年岁岁硕果累累的龙眼古树,无需言语,不用多说,历史的沉淀是真正震撼人心的。而岁月深处蓄积的绵远情怀更是不绝如缕,爱让光阴的故事泛起鲜亮的光泽。 一校巍峨晋水东 1904年。泉州城二郎巷的深处。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生安礼逊先生挥斥方遒,尽洒书生意气,一座神圣的知识殿堂在他的主持下悄然诞生。“培才泽黎民,元气振邦国”,一如恢弘豪迈的校训,它开始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卓越航程。那是清朝光绪三十年,政局动荡,生灵涂炭,宛如一脉温润的清流注入灼热的大地,“培元”给泉城子民带来的是琅琅书声、凛凛正气。 1920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培元学校亲笔题词并捐资办学。“共进大同”,先生用毕生心血凝结的四个字,仿佛简单明了,却重于泰山。多少殷切期望,多少无言期盼,古城僻壤承载着民族升腾的希望。 1949年,培元小学由泉州市政府接管改为公办小学,1953年正式更名为“泉州师范附属小学”,光阴如白驹,旧貌换新颜。那个红旗飘舞的年代里,学校数度更名易址,然而永不褪色的是沧海桑田的岁月里那一枝独秀的亮丽色彩。红色浪潮汹涌澎湃的时候,它依然坚守着教育最基本的信仰。 如果说,泉师附小的前身经历的是创业历练、固强根本的精神华章的话,那么新时期的泉师附小,已经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