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精神,践行“提质增效”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开展“‘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思考”论坛活动(一)
为深入实施“十四五”教育规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1年7月,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稳妥推进,分步实施,不断提升校内教育教学服务质量,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每个学生在校内能够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为总结、交流一阶段来学校在减负提质方面的举措经验和成效,更好地学习和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提高教师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减负提质”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的主旋律,我校举办了以“‘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思考”为主题的“培园论坛”校本研训活动。 首场论坛于5月9日开启,活动由我校陈巧亮副校长主持。她就学校上个学期以来立足“双减”大背景开展的系列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在减负提质方面的教学推动扎实有效,有力推进了“双减”工作要求的落地生效。本次校本研训活动将以“培园论坛”这一校本论坛为载体,从各个学科、各个年级选出教师代表担纲论坛的主讲者,分享他们的“双减”教学个性化成果,以进一步营造“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学习和讨论氛围,切实解决“双减”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首场论坛由数学组的黄妮雅老师开启,她以《“双减”来袭,跟着数学“动”起来》为题,向大家分享了二年级数学活动的建议。 黄老师从“双减”政策下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不开展纸笔测试说起,结合最新发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家长们最关注的如何在减少大量书面练习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建议。她认为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使孩子轻松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不用死记硬背也能学好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黄老师经常利用课后服务和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进行小组体验活动,如: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剪轴对称图形、做一条属于自己的数尺、到操场辨认方向、走一千米……黄老师还在教室里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类型的学具,供同学们下课时间动手操作。 随后,英语组李娅红老师带来了题为《落实“双减”政策 优化作业设计--“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四年级作业设计案例分析》的分享。她从国家“双减” 政策及作业要求、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如何提升、系统思考作业设计关键要素、单元整体作业教材内容分析、单元整体作业具体案例分析以及作业设计工具的开发与运用这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李老师结合最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外研社新标准(一起)四年级下册第一模块的课文为案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整体的方面具体阐述了应该如何设计这个模块的作业,一共设计了三个课时的作业,强调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既有传统性的作业也有创新型的作业,给老师们如何设计单元整体作业提供了一个案例分析。 最后,黄志强校长对本次论坛活动做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参与交流的老师的专业和敬业。他指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发展、激发教师潜能的重要途径。他希望全体教师紧贴“双减”下的教育教学大方向,认真学习新课标,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自己的专业力。 独行快,众行远。长期以来,“培园论坛”作为我校校本研训的一大载体,是培养青年教师的沃土,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活动体现了我校作为福建省首批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在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教师素养做出的具体探索,是我校推行“双减”以来,在致力于解决学业负担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探寻落实减轻学业负担上的一次有效实践。经过此次论坛活动,相信老师们定会将活动收获转化为教学实践研究的宝贵资源和动力源泉,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践行“减负增质”理念,积极探寻“轻负高质”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