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2015年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 为落实泉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泉教德〔2015〕8号)要求,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学会生存、感受生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2015年5月,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蓝月亮”心理咨询室在校内开展了“珍爱生命,感受美好,快乐成长”系列活动。 一、释疑:“倾述自我,释放压力”现场心理咨询 5月12日,“蓝月亮”心理咨询室举行“倾诉自我 释放压力”现场心理咨询活动。 咨询现场,有五块展板分别展出心理健康常识、心理趣味知识等实用内容。其中,一块主题为“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的展板前,贴满了孩子们写给爸爸妈妈的话,吸引了许多家长驻足观看:他们有的希望爸爸妈妈能多陪伴自己,有的希望爸爸妈妈工作不要太辛苦,还有的向爸爸妈妈倾述自己的感谢和爱。家长们边看边思考,边浏览边感动。 咨询活动开始后,咨询室陈静、施平蓉两位老师携陈秋玲、刘姗姗、王岩英、苏晓岑等资深心理健康教师坐镇现场。心怀疑惑的学生、家长们纷纷上前咨询:有的在倾吐近期的烦恼、困惑,有的在述说学习、生活中的担忧、害怕;有的在确定自家孩子是否处在正常发展阶段……专业的咨询师们耐心细致地回答问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拓展:八场融合生命教育的素质拓展 5月12日至5月18日,专职心理教师陈静在泉州师院应用心理系6名见习生的协助下,在五年级开展了8场融合生命教育的素质拓展。 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活动中,学生两两组队,一人扮演盲人,一人扮演哑巴,约定沟通暗号,再出发去体验“生命之旅”。沿途,二人需根据情境提示卡,互相配合,完成“上下楼梯”、“过高桥”、“火场逃生”、“过封锁线”、“穿越沼泽地”等任务。在任务完成中,8个班级的同学彼此配合,通过对“盲人”与“哑巴”的角色体验,了解到了残障人士生活的艰辛,感受支持、体谅之美好,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 活动结束后,在分享环节中,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描述“旅途”的不易,有的自我检讨不足之处,还有的感谢同伴的支持……
三、演练:十场实用急救方法培训 5月18日至20日,“蓝月亮”心理咨询室邀请泉州市红十字会专家和志愿者来到学校,为六年级全体同学举办了7场体验式生命教育专场活动。 活动中,刘阳城、吴兰兰、黄雯雯等志愿者带着“安妮”模具,现场为学生讲解当遇到有人晕厥、心跳骤停时,该如何施救,如何进行心肺复舒急救工作。同学们认真倾听,轮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际操作,初步掌握相关动作。个别进度较快的班级,志愿者还为学生讲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告诉同学们,如果有异物突然堵塞在呼吸道,该怎样自救和互救。 通过活动,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应该珍惜。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家庭和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识别隐患,保护自己,力所能及救护他人。
四、宣传:“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快乐生活”主题中队会 5月21日下午,“蓝月亮”心理咨询室携手德育处,组织各班开展以“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快乐生活”为主题的班会课。 活动中,各班班主任和小主持人们各展其能,以不同方式组织同学学习心理健康常识,调适积极心态。他们有的兴致盎然地分享心理文摘,有的邀请同学进行角色对话,有的静悄悄地开始心理测试,有的对照标准查看自身状态……许多同学开始意识到,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争取做生活的舵手。
五、互动:开设家校互动讲座 5月8日至22日,在学校一年级至五年级家长会上,“蓝月亮”心理咨询室携手德育处,邀请泉州师院应用心理系主任林永乐教授、学校德育处副主任陈春暖老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陈静分别为家长做专题讲座,与家长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5月8日晚,林永乐教授率先登场,以《改变教育方法才能改变孩子》为题,与五年级400多位家长做了交流。他以生动、具体的案例阐述了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如何改变教育方法,领悟人生智慧,消除教子烦恼,走进孩子心灵,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5月15日晚,学校德育处副主任陈春暖老师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为题,与三、四年级的家长们交流了“该培养孩子的哪些习惯”、“如何培养”、“需要注意什么” 等话题,引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5月22日晚,心理咨询室陈静老师与一二年级的家长们再次相约,探讨《心中理想孩子的“塑造”》。家长们由此知道:从孩子的身心规律来说,“塑造”理想孩子是有可能的,但要靠长期的细水长流式的言传身教。其中,家长应该是最主要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