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长需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制力和注意力,家长首先要伴随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做的包括: 1、让学习环境安静、专业化,尽量只用于学习。 2、培养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 3、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4、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不要让孩子习惯这种沟通方式。 二、家长需要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只有当亲子之间有足够的时间联系,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那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时可以做什么呢? 1、理解孩子的情绪 孩子每天回来,父母可以问问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今天有没有发生开心的事情?”,或“今天是否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这不仅仅是聊天或沟通,也是孩子的情绪做合适处理。 2、多与他分享学习中的乐趣 父母可以再问问孩子,今天的课堂表现如何,认真吗?有没有不小心走神了?都听懂了吗?能不能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爸爸妈妈是孩子十分重要的人,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关注而对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甚至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一般注意力的训练 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有如下几种有效方法: 1、感觉时间 感觉时间:家长手持秒表,说明要感觉的时间长(如30秒),让孩子闭上眼睛,寻找自己的方法感觉时间,到点就睁开眼睛。孩子可通过这个训练,安静下来进入学习或训练状态。但每次让孩子感觉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长度也需适当变换。 2、注视与追踪 视力追踪适合低年级学生:家长手持圆珠笔或夹子,在孩子面前移动,到一定的位置会打开夹子再合上发出声音。孩子需保持对圆珠笔的注视,并且在心中默记,在哪个地方停过,停了几次。此训练可调整孩子眼睛的聚焦能力,可扩大视野,增强对目标的视觉追踪能力,可为阅读、抄写活动作准备。时间一般不超过2分钟。 3、找数字 在一张有40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40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40,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如果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数字可以少一些,只在其中填1到25个数字。 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寻找25个数字,9-11岁的儿童按顺序找40个数字,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需要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 4 乒乓球抗干扰 乒乓球抗干扰:让孩子用一叠纸张托着一个乒乓球,在室内到处走,保证有序越过各个障碍物,且乒乓球不掉下来。 此外,日常生活中许多乏味、重复的家务活也可训练孩子注意力,如拣豆子,摘空心菜。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做,做家务的过程,也是锻炼孩子注意力,并锻炼手指精细动作的过程。 四、倾听方面注意力的培养 有专家统计,小学生上课时间的50%听老师讲话,培养孩子倾听方面注意力的集中也十分必要: 1、数字复述 数字复述分正数和倒数:家长清晰地把一串数字一个一个表述出来,孩子顺着或逆着重复一遍。比如,家长表述“1-5-4-6”,孩子重复“1-5-4-6”或“6-4-5-1”。此方法在训练注意力时,也能锻炼短时记忆能力。 2、 心算 因大脑同一时间可以处理的信息有限,心算能够同时锻炼注意力、加强听觉有效性、扩大信息处理容量、加快反应速度。心算处理也十分简单:家长在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口头提问口算题,比如:3+62=?当然了,一次不要连续问超过20道题。 3、听故事 学广播 对听觉注意力训练的有效方法还有听故事,学广播。也就是,通过听,来抓住主要信息,获取知识。低年级的孩子,家长可以念故事给他听,再提问问题;高年级的孩子呢,家长可以去找一些书的广播剧或评书,让孩子通过听广播剧,或者评书来训练自己听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