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qzsyfx@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家长茶座
责罚孩子有度、有窍门
索引号:
文号:
部门:
发布时间:
2012-11-02


几天前,四年级有个同学来到咨询室,说起自己对爸爸妈妈教育方式的不满。她说:妈妈总是奇怪地对我提出各种要求,然后在我做不到的时候又唠叨,责备我或者惩罚我,让我觉得特别郁闷。

刚好,月亮姐姐也想在《红蜻蜓》队报上和家长们讨论怎样教育孩子、和孩子做朋友,那就从最不受孩子欢迎的“惩罚”问题开始吧。

 

“惩罚”的学术定义: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发源于美国的“行为主义”有一系列教养孩子的原理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用奖赏、消退和惩罚来增强或减少孩子的某个行为出现的频率。主要包括:

·如果你想让孩子的一种行为继续下去,那么就奖赏他的这种行为。

·如果你不喜欢孩子的某一行为,但该行为并不造成危险或令人不能忍受,那么就不理睬该行为。

·如果你必须组织孩子的一种危险的或无法忍受的行为,那么就惩罚他的这种行为。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经常用到以上三种方法。只是有时没有摸到窍门,效果就没那么好了。这次我们重点说惩罚问题。

 

惩罚的窍门:

惩罚并不是责打,要讲究方法,其中有一些窍门。惩罚主要包括自然结果惩罚、逻辑结果惩罚、暂时隔离和取消特权。好的惩罚让孩子心服口服。

 

①自然结果惩罚:自然结果是继孩子的不良行为后自然发生的事情,例如,不好好吃饭的自然结果是下午饿肚子,不做作业的自然结果是明天挨批评。孩子经历了因为自己的行为产生的结果,可以学会改进自己的行为。父母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实施这些方法,同事切记不要人为介入,例如,孩子中午没吃饭,就给他零食。要让孩子认识到,这些是由于自己行为导致的结果。由于惩罚是自然产生的,所以孩子很少对父母不满。

②逻辑结果惩罚:应用逻辑结果来处理不良行为,要保证这种惩罚与不良行为的性质相符合,即惩罚对某一具体的不良行为而言是符合逻辑的。例如,不肯刷牙就不给糖果或甜食吃;用水枪射小朋友就一个星期不准玩水枪。当孩子看到不良行为与惩罚之间存在明确而合理的关系时,就会更易于改变行为,同时也不易对惩罚产生不满。

④暂时隔离发:适用于年幼儿童,当产生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时(如辱骂奶奶,有意攻击小朋友),让他们站在某一个特定的地方或坐在一把椅子上,直到规定时间(通常为1岁1分钟)。

⑤取消特权:取消给予的奖励或让孩子失去某些特权适用于较大年龄的儿童,因为这些儿童预先已经直到什么样的不良行为会导致这样的惩罚,对他们会有督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