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一间陋室,一盏明灯,缕缕墨香,令我浸在《孩子来自天堂》的书香书韵中汲取营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当我捧着一颗爱心去解决这些问题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适得其反。为此,我一筹莫展。幸得《孩子来自天堂》一书,书中积极养育的五个原则和技巧,如醍醐灌顶,让我幡然醒悟。 本书的作者【美】约翰·格 原则一:与别人不同没关系 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做的是识别出孩子的独特需求,并创造肥沃的土壤使孩子成长为其既定的样子。可是,有些父母往往强迫孩子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发展。而这恰恰折断了孩子凭借自己独特的潜能翱翔的翅膀。帕瓦罗蒂从师范毕业之际曾问父亲:“我是去当教师还是去做歌唱家?”父亲沉思后说:“如果你想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两把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必须有选择地坐到一把椅子上去。”好一个“有选择”!仅仅一句叮咛却成就了一颗世界歌坛巨星。 原则二:犯错误没关系 孩子犯错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孩子是在犯错的过程中长大的。曾读过《四块巧克力》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打碎了柜顶上的花瓶,他趁家里没人将花瓶用胶水粘好放回原位。当母亲询问时,他谎称是邻居家的猫打碎的。然后,母亲拿出四块巧克力温和地说:“第一块巧克力奖励你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杜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第二块巧克力代表我很抱歉,我没保管好花瓶,差一点伤害到你!第三块巧克力奖励你粘花瓶的手艺。第四块巧克力想请你和我一起把花瓶送到瓷器修复店……”不等母亲再说什么,孩子已泪流满面……用奖励取代惩罚,用关爱取代责备,用请求取代命令,多么睿智的母亲呀! 原则三:表达消极情绪没关系 所有的孩子都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消极情绪。现实中,我们往往在限制或不理睬孩子的消极情绪。也正因为孩子的消极情绪无法释放,直接导致了青少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原则四:要求更多没关系 孩子不知道该要多少才合适,我们应教会孩子如何用尊重他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时要让孩子接受:要求了并不总会得到。可是,我们却将孩子的过多要求视为贪婪、自私。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孩子。这样下去,孩子就会压制自己的欲望,忽视自己的需求,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失去了孩子身上应有的朝气,失去对生活、对爱以及对成长的热情。 原则五:说“不”没关系,但爸爸妈妈才是主导者 我们允许孩子说“不”,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始终要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其实,我们很少给孩子说“不”的权利。但又不希望孩子只是盲目或者懦弱地服从。这种矛盾的思想给我们带来了教育中的一个个麻烦。事实上,正是由于历史上的伟人都能够对过去的常规说“不”并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才培养出创造性,锻造出伟大! 现在的世界不同了,我们的孩子也不同了。我们应该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来积极创造孩子乐于合作的氛围。要记住:孩子来自天堂,我们应该为他们铺设一条天路,让他们走向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堂。 (作者: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七中学苏朝丽)
|